0%

登郡城南楼

2025年07月05日

闭阁幸无事,登楼聊永日。云霞千里开,洲渚万形出。
澹澹澄江漫,飞飞度鸟疾。邑人半舻舰,津树多枫橘。
感别时已屡,凭眺情非一。远怀不我同,孤兴与谁悉。
平生本单绪,邂逅承优秩。谬忝为邦寄,多惭理人术。
驽铅虽自勉,仓廪素非实。陈力倘无效,谢病从芝朮.

九龄

译文

闭阁幸无事,登楼聊永日。
关上府门,幸好公务清闲;登上城楼,姑且消磨长日。
云霞千里开,洲渚万形出。
云霞散开,千里晴空如洗;沙洲浮现,万种姿态各异。
澹澹澄江漫,飞飞度鸟疾。
江水缓缓流淌,清澈见底;飞鸟匆匆掠过,迅疾如箭。
邑人半舻舰,津树多枫橘。
城边百姓半数是船民;渡口树木多为枫橘。
感别时已屡,凭眺情非一。
感叹离别已太多次,凭栏远眺心绪万千。
远怀不我同,孤兴与谁悉。
远方知音难觅共鸣,孤独雅趣无人能懂。
平生本单绪,邂逅承优秩。
此生原本性情孤僻,偶然得遇优厚官位。
谬忝为邦寄,多惭理人术。
惭愧误受治国重任,自知缺乏理政才能。
驽铅虽自勉,仓廪素非实。
虽如劣马钝铅自勉,粮仓空虚终难掩饰。
陈力倘无效,谢病从芝朮。
若竭尽全力仍无成效,便辞官采药归隐山林。

词语注释

洲渚(zhōu 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舻舰(lú jiàn):泛指船只
驽铅(nú qiān):劣马和钝铅,比喻才能平庸
仓廪(cāng lǐn):粮仓
芝朮(zhī zhú):灵芝和白术,泛指草药

创作背景

诗词《登郡城南楼》创作背景

时代脉络

此诗作于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张九龄任荆州长史期间(约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时值诗人经历宦海沉浮,因直言进谏遭李林甫排挤,由中书令贬为地方官。郡城南楼作为唐代州郡常见的观景建筑,成为诗人寄托政治失意与山水情怀的载体。

地理印记

"洲渚万形出"、"澹澹澄江漫"实写荆州临长江的地理特征。唐代荆州(江陵)为长江中游重镇,诗中"邑人半舻舰"印证《新唐书·地理志》载"江陵有官船千艘"的航运盛况,"津树多枫橘"则对应《荆州记》"江陵千树橘"的物产记载。

心境折射

"闭阁幸无事"暗合《旧唐书》本传所载九龄"以文史自娱"的贬居状态。诗中"孤兴与谁悉"的孤独感,与《曲江集》中同期作品《感遇十二首》形成互文,折射出贤者遭黜的典型心境。末句"谢病从芝朮"化用《楚辞》意象,反映唐代士人"仕隐两难"的普遍困境。

艺术渊薮

"云霞千里开"继承谢朓"余霞散成绮"的审美传统,而"飞飞度鸟疾"可见王维"飞鸟逐前侣"的笔法影响。这种将六朝山水诗技法与盛唐气象融合的创作实践,恰如殷璠《河岳英灵集》评其"委婉深秀,寓兴遥深"。

赏析

登高望远之际,诗人以简淡笔墨勾勒出辽阔深远的时空画卷。云霞千里如锦绣初展,洲渚万形似造化挥毫,开篇便以"云霞""洲渚"的宏大意象构建起天地交融的视觉奇观。明代诗论家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盛赞此联"气象宏阔而笔致轻灵",正是道出了张九龄诗中"澹澹澄江漫,飞飞度鸟疾"的独特韵味——江水澹荡与飞鸟疾驰的动静相生,暗合《文心雕龙》"神与物游"的美学境界。

诗人笔锋陡转,将目光投向人间烟火。"邑人半舻舰"的市井喧阗与"津树多枫橘"的江南风物相映成趣,南宋诗论家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指出此联"以俗景入诗而愈见雅致",寻常的航运繁忙与果树葱茏,经诗人点化便成"胸次浩然"的审美意象。这种对平凡物象的诗意提纯,恰如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言"即目会心"的创作妙境。

登临的孤绝感在颈联达到极致。"感别时已屡"的沧桑与"凭眺情非一"的复杂,交织成唐代文人典型的"双重时空体验"。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特别标举"远怀不我同,孤兴与谁悉"二句,认为其"得陶渊明《停云》诗髓",将政治失意的郁结转化为与天地对话的旷达。这种"孤兴"体验,实为盛唐诗人特有的精神标高。

末段的自省之辞尤见风骨。"驽铅虽自勉"的谦抑与"仓廪素非实"的自嘲,暗含《左传》"陈力就列"的用典。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在《唐诗求是》中解析此段,指出诗人将"谢病从芝朮"的道家隐逸理想,与"为邦寄"的儒家责任形成张力,这种"仕隐矛盾"恰是盛唐文人精神世界的真实投影。全诗最终在自勉与自省的和声中,完成了一次从物境到心境的诗意升华。

点评

登楼极目,万象奔涌。张九龄此作以"闭阁"起笔,却以"云霞千里"宕开天地,正如王国维所言:"诗人视界须如鲲鹏展翅,方能在尺幅中见万里之势"。那澹澹澄江与飞飞度鸟,一动一静间暗合谢朓"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意境,而叶嘉莹先生曾评此联:"以水鸟之疾反衬时空之永恒,唐人气象于此可见"。

"邑人半舻舰"至"孤兴与谁悉"数联,钱钟书谓之:"宦游人身在魏阙而心存江湖的典型写照"。那津树枫橘的斑斓,恰似诗人矛盾心绪的外化——苏轼读此曾批注:"唐人善以景物作心画,不着一字而风流尽得"。

末段自陈心迹处,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激赏:"曲终奏雅,犹见初唐风骨。'陈力倘无效'二句,非但无颓唐气,反生铮铮金石声"。所谓"芝朮"之喻,饶宗颐解为:"将《楚辞》香草传统化为仕隐抉择,是盛唐文人特有的精神标高"。

此诗章法,恰如启功先生所论:"张曲江五言如素练悬瀑,初看平直,细品则见层叠跌宕。登楼一题,被他写得既见谢公屐痕,又开少陵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