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盛世的风雅长卷中,张九龄执笔立于江夏东湖之畔,墨香与荷香交织成盛唐文坛的隽永剪影。这场为贬谪的王司马举办的临泛饯别,发生在玄宗朝政治暗流涌动的年代。据《旧唐书》载,张九龄时任秘书少监,而王司马或因牵涉张说罢相事件遭贬,湖上兰棹菱歌间,实则暗藏诗人对朝局变迁的隐忧。
东湖的秋水犹带暖意,芰荷仍擎着最后的芬芳,这反常的物候恰似诗人矛盾的心绪——既要以"兰棹无劳速"的从容维系盛唐风度,又在"忽怀京洛去"的顿挫中泄露对政治清明的眷恋。《曲江集》中收录此诗时,正值九龄文学创作巅峰期,其清澹诗风与湖光山色相融,将贬谪文学的哀而不伤推向新境。菱歌的悠长韵律里,既是对友人"不厌长"的挽留,亦是对开元盛世最后清光的深情凝望。
当兰棹搅碎满湖霞光,这场饯别已超越寻常离情,成为盛唐文人精神世界的微缩景观。在后来李林甫专权的阴霾里,九龄笔下未黄的东湖秋草,终成那个开放时代最后的诗意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