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发江陵有怀

2025年07月05日

极望涔阳浦,江天渺不分。扁舟从此去,鸥鸟自为群。
他日怀真赏,中年负俗纷。适来果微尚,倏尔会斯文。
复想金闺籍,何如梦渚云。我行多胜寄,浩思独氛氲。

九龄

译文

极望涔阳浦,江天渺不分。
极目远眺涔阳水岸,江天相接,苍茫一片难以分辨。
扁舟从此去,鸥鸟自为群。
一叶小舟自此远去,唯有鸥鸟相伴成群。
他日怀真赏,中年负俗纷。
他日若怀念此刻真情雅趣,中年时却已背负世俗纷扰。
适来果微尚,倏尔会斯文。
如今果然实现了微小的志向,忽然间得遇这般文雅之趣。
复想金闺籍,何如梦渚云。
再想那朝堂功名,何如这梦中水洲云霞自在。
我行多胜寄,浩思独氛氲。
此行多有寄情山水之乐,浩渺思绪独自萦绕心间。

词语注释

涔阳浦(cén yáng pǔ):涔阳的水边,涔阳为古地名,在今湖南澧县。
倏尔(shū ěr):忽然,迅速的样子。
金闺籍:指朝廷中的官职名册,代指功名利禄。
梦渚云:梦中水洲的云霞,比喻超脱尘世的闲适之境。
氛氲(fēn yūn):形容思绪或云气浓郁缭绕的样子。

创作背景

暮春的江陵渡口,烟波浩渺处正泊着一叶孤舟。张九龄一袭青衫立于船头,任湿润的江风拂动腰间鱼袋——这开元盛世最后的贤相,此刻却要远离庙堂,赴任荆州。

天宝三载的长安城仍回荡着霓裳羽衣曲的余韵,而紫宸殿前的谏诤之声早已消散。三年前那场震动朝野的废立太子风波中,这位以"海上生明月"闻名天下的诗人宰相,终究未能以"草木有本心"的赤诚唤醒日渐沉迷声色的帝王。江天交接处掠过的沙鸥,恰似他当年在秘书省校书时放飞的理想。

舷窗边展开的宣城笺还带着岭南贡墨的清香,诗人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初入金銮的情景。那时新科进士的意气与此刻贬谪文书的朱印,在粼粼波光中交织成奇特的镜像。"我行多胜寄"的题壁尚在洪州驿馆,而"倏尔会斯文"的慨叹已随江雾升起——这或许正是盛唐文士特有的旷达,将政治失意化作水云间的美学沉思。

当小舟绕过琵琶亭的残影时,夕照正为涔阳浦的芦苇镀上金边。后世读此诗者当知,这看似淡远的江行咏怀里,藏着开元盛世最后一缕清明的月光。

赏析

诗人笔下的江陵初别,是一幅水墨氤氲的离思长卷。开篇"极望涔阳浦,江天渺不分"以泼墨般的笔法,将视线推向天地交合的远方。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盛赞此联"气象浑茫,如水中观月",水天相接的苍茫景象,恰似诗人心中化不开的惆怅。

"扁舟从此去,鸥鸟自为群"二句,暗用《列子》鸥鸟忘机典故。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指出:"'自为群'三字最妙,既见孤舟之寂寥,复显物我之相得。"那随波远去的一叶孤舟,与自在翔集的沙鸥,构成动静相生的画境,更折射出诗人"中年负俗纷"的复杂心绪。

中段"适来果微尚,倏尔会斯文"突然转入玄思,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解此联云:"倏忽二字写尽人生际遇之无常。"诗人将宦海浮沉比作渚云变幻,金闺功名终不若梦渚云霞之自在,这种仕隐矛盾在"何如梦渚云"的设问中达到高潮。清代王夫之《唐诗评选》特别激赏此句:"以实景写虚境,政尔神理自通。"

结句"浩思独氛氲"以五字收束全篇,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分析道:"'氛氲'二字最见匠心,既呼应开篇江雾,又暗喻愁思之盘桓。"那弥漫在天地间的氤氲水汽,何尝不是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羁旅情思?全诗正如钟嵘《诗品》所言"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在渺远江景中寄托着永恒的人生怅惘。

点评

张九龄《初发江陵》一诗,如江天清晓,烟波万顷,令人神远。明人胡应麟《诗薮》评曰:"曲江(张九龄)五言,神韵超然,会万象于襟怀,传清音于简远。此作尤得江山之助,'江天渺不分'五字,已尽画图三昧。"

"扁舟从此去,鸥鸟自为群"二句,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击节称赏:"去国情怀,出以淡远之笔。鸥鸟忘机,正见诗人澄怀。王孟一派,此其滥觞。"其飘逸处,直追陶潜"云无心以出岫"之境。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独赏颈联:"'中年负俗纷'五字,道尽千古宦游人困踬。曲江以清雅之笔写沉郁之思,所谓'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实开少陵(杜甫)法门。"末句"浩思独氛氲",钱钟书《谈艺录》解为:"曲江妙处,正在虚处传神。浩思氤氲,恰似水墨晕章,留不尽之意于江天杳霭间。"

此诗如清湘画卷,墨气淋漓。元人方回《瀛奎律髓》总论云:"唐初诗人运斤成风处,曲江得其清,太白得其逸,至工部乃集大成。然'适来果微尚'一语,已见盛唐诗人澡雪精神,非六朝绮靡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