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感遇十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
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有生岂不化,所感奚若斯。
神理日微灭,吾心安得知。
浩叹杨朱子,徒然泣路岐。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吴越数千里,梦寐今夕见。
形骸非我亲,衾枕即乡县。
化蝶犹不识,川鱼安可羡。
海上有仙山,归期觉神变。

西日下山隐,北风乘夕流。
燕雀感昏旦,檐楹呼匹俦。
鸿鹄虽自远,哀音非所求。
贵人弃疵贱,下士尝殷忧。
众情累外物,恕己忘内修。
感叹长如此,使我心悠悠。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⑿。
可以荐嘉客⒀,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永日徒离忧,临风怀蹇修。
美人何处所,孤客空悠悠。
青鸟跂不至,朱鳖谁云浮。
夜分起踯躅,时逝曷淹留。

抱影吟中夜,谁闻此叹息。
美人适异方,庭树含幽色。
白云愁不见,沧海飞无翼。
凤凰一朝来,竹花斯可食。

汉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
袖中一札书,欲寄双飞翼。
冥冥愁不见,耿耿徒缄忆。
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
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
白云在南山,日暮长太息。

我有异乡忆,宛在云溶溶。
凭此目不觏,要之心所钟。
但欲附高鸟,安敢攀飞龙。
至精无感遇,悲惋填心胸。
归来扣寂寞,人愿天岂从?

闭门迹群化,凭林结所思。
啸叹此寒木,畴昔乃芳蕤。
朝阳凤安在,日暮蝉独悲。
浩思极中夜,深嗟欲待谁。
所怀诚已矣,既往不可追。
鼎食非吾事,云仙尝我期。
胡越方杳杳,车马何迟迟。
天壤一何异,幽嘿卧帘帷。

九龄

译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兰叶在春天繁茂,桂花在秋天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生机勃勃自然美好,因此成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谁知林中隐士,闻风而坐心生欢喜。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草木自有天性,何须美人采摘。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隐士归来独卧,洗去烦忧独享清静。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以此感谢高飞的鸟,传递远方的情思。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日夜怀抱空灵之意,谁能感受至深之情?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飞升与沉沦本相隔,何以慰藉我的真诚?
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
鱼游乐于深池,鸟栖息于高枝。
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可叹蜉蝣之羽,纷飞又有何意义。
有生岂不化,所感奚若斯。
生命终将消逝,感慨何其深重。
神理日微灭,吾心安得知。
天理日渐微灭,我心怎能知晓。
浩叹杨朱子,徒然泣路岐。
长叹杨朱之悲,徒然泣于歧路。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孤鸿从海上飞来,连小池也不敢停留。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瞥见双翠鸟,筑巢于珍贵的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高踞珍木之巅,难道不惧金弹?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华服招人指摘,高明招致神妒?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如今我遨游于高远,猎者又能如何!
吴越数千里,梦寐今夕见。
吴越相隔数千里,今夜梦中相见。
形骸非我亲,衾枕即乡县。
身体并非我所亲,衾枕便是故乡。
化蝶犹不识,川鱼安可羡。
化蝶尚且不识,川鱼何足羡慕。
海上有仙山,归期觉神变。
海上有仙山,归期却觉心神变幻。
西日下山隐,北风乘夕流。
夕阳隐没西山,北风随夜流淌。
燕雀感昏旦,檐楹呼匹俦。
燕雀感知晨昏,檐下呼唤伴侣。
鸿鹄虽自远,哀音非所求。
鸿鹄虽自远方来,哀鸣却非所求。
贵人弃疵贱,下士尝殷忧。
贵人嫌弃瑕疵,下士常怀深忧。
众情累外物,恕己忘内修。
众人为外物所累,宽恕自己却忘内修。
感叹长如此,使我心悠悠。
感叹长久如此,令我心中惆怅。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江南有红橘,经冬仍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岂因地气温暖,自有耐寒之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本可献给贵客,奈何阻隔重重。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命运只能随遇,循环不可追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空谈种植桃李,此树岂无荫凉。
永日徒离忧,临风怀蹇修。
整日徒然离忧,临风怀念贤士。
美人何处所,孤客空悠悠。
美人在何处,孤客空惆怅。
青鸟跂不至,朱鳖谁云浮。
青鸟迟迟不来,朱鳖谁能浮游。
夜分起踯躅,时逝曷淹留。
夜半起身徘徊,时光流逝怎能停留。
抱影吟中夜,谁闻此叹息。
深夜抱影独吟,谁听此叹息。
美人适异方,庭树含幽色。
美人远在他乡,庭树含幽深之色。
白云愁不见,沧海飞无翼。
白云愁不见,沧海无翼难飞。
凤凰一朝来,竹花斯可食。
凤凰若一日飞来,竹花便可食用。
汉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
汉水有游女,思念如何可得。
袖中一札书,欲寄双飞翼。
袖中一封书信,欲借飞鸟寄送。
冥冥愁不见,耿耿徒缄忆。
远方愁不见,耿耿只能封存回忆。
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
紫兰绽放于空径,白露夺去幽色。
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
馨香随岁将尽,感叹情意无穷。
白云在南山,日暮长太息。
白云飘在南山,日暮长叹息。
我有异乡忆,宛在云溶溶。
我有异乡之忆,仿佛在云中飘渺。
凭此目不觏,要之心所钟。
凭此无法相见,却是心之所钟。
但欲附高鸟,安敢攀飞龙。
只想依附高鸟,岂敢攀附飞龙。
至精无感遇,悲惋填心胸。
至诚却无感应,悲惋充满心胸。
归来扣寂寞,人愿天岂从?
归来独对寂寞,人愿天岂能顺从?
闭门迹群化,凭林结所思。
闭门远离尘世,倚林凝结思绪。
啸叹此寒木,畴昔乃芳蕤。
长叹此寒木,昔日也曾繁茂。
朝阳凤安在,日暮蝉独悲。
朝阳下凤凰何在,日暮时蝉独悲鸣。
浩思极中夜,深嗟欲待谁。
深夜思绪万千,长叹欲待何人。
所怀诚已矣,既往不可追。
所怀已逝去,往昔不可追回。
鼎食非吾事,云仙尝我期。
富贵非我所求,云仙曾是我愿。
胡越方杳杳,车马何迟迟。
胡越相隔遥远,车马何其迟缓。
天壤一何异,幽嘿卧帘帷。
天地何其不同,静默独卧帘帷。

词语注释

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的样子。
皎洁(jiǎo jié):明亮洁白。
滞虑(zhì lǜ):积压的忧虑。
蜉蝣(fú yóu):一种寿命极短的昆虫。
薨薨(hōng hōng):形容昆虫纷飞的声音。
池潢(chí huáng):小池塘。
三珠树(sān zhū shù):传说中的神树。
蹇修(jiǎn xiū):贤士。
青鸟(qīng niǎo):传说中的信使。
朱鳖(zhū biē):传说中的神龟。
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皓露(hào lù):白露。
杳杳(yǎo yǎo):遥远。
幽嘿(yōu hēi):静默。

创作背景

开元年间,大唐帝国虽表面承平,实则暗流涌动。张九龄以"感遇"为题作十二首,恰似一柄玉壶冰心剖开盛世的华袍,露出士人精神的褶皱。岭南草木的葳蕤与朝堂金阶的寒光,在这组诗中完成了惊人的互文。

御史台案头的烛火映照着诗人眉间沟壑。当"兰叶春葳蕤"的清香撞上"贵人弃疵贱"的朝局,那个在岭南瘴疠中成长的少年丞相,终于看清了开元盛世帷幕后的阴影。李林甫的党羽正如"巢在三珠树"的翠鸟,而"得无金丸惧"的诘问里,藏着张九龄被贬荆州的伏笔。史载玄宗渐疏直谏之臣,此际诗中的"孤鸿"意象,恰似其《千秋金鉴录》被束之高阁的隐喻。

组诗中反复出现的"美人"意象尤为耐人寻味。楚辞传统的香草美人,在此化作双重象征:既是对明君的期许,亦是对自身政治理想的哀悼。"紫兰秀空蹊"与"白云在南山"的意境里,分明晃动着陶渊明的影子,却比靖节先生多了三分庙堂烟霞气。当"鼎食非吾事"的宣言与《旧唐书》记载其"守正嫉邪"的品格重叠,我们突然读懂"草木有本心"不仅是隐逸之志,更是对"口蜜腹剑"时代的精神抵抗。

最动人的莫过于诗中时空的交错。岭南的丹橘、吴越的归梦、汉上的游女,在十二首诗中连缀成精神流放的轨迹。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特别记载的"海上生明月"本属此组,可见这些诗篇实为盛唐士大夫心灵史的切片。当"化蝶犹不识"的庄周意象遇见"浩叹杨朱子"的悲鸣,开元二十四年的政治寒冬,早已在诗行间落下第一片霜。

赏析

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以兰桂自喻,展现诗人高洁的品格与独立的精神世界。组诗中"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二句,被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为"物性各得其所,托喻遥深"。诗人通过草木荣枯的自然意象,构建起一个超越世俗的精神家园。

组诗核心意象呈现三重境界:

  1. 草木本心的象征体系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其一)道出全组诗的灵魂。学者傅璇琮指出,此句化用《楚辞》香草传统而更显超脱,展现"不假外求的人格完满"。诗中兰桂、丹橘等意象构成"岁寒心"的意象群,与桃李形成鲜明对比。

  2. 飞鸟哲学的生命思考 "孤鸿海上来"(其四)与"鸿鹄虽自远"(其六)形成复调式咏叹。钱钟书在《谈艺录》中分析此意象时认为:"九龄以鸿雁意象构建了仕隐困境的隐喻系统","弋者何所慕"的诘问实为对政治风险的清醒认知。

  3. 时空错位的抒情结构 "吴越数千里"(其五)与"江南有丹橘"(其七)等篇形成地理空间的跳跃。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指出:"这种时空拼贴手法,实际是诗人被贬荆州后心理图景的投射"。

情感脉络呈现螺旋式深化:

  • 第一重:"欣欣此生意"的天真
  • 第二重:"浩叹杨朱子"的困惑(其三)
  • 第三重:"鼎食非吾事"的决绝(其十二)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特别推重组诗的情感张力:"曲江公《感遇》诸作,雅正冲澹中复有沉郁顿挫之气,此盛唐所以为高。"诗中"白云愁不见"(其九)与"日暮长太息"(其十)等重复意象,构成情感的回旋结构。

组诗最动人的是贯穿始终的"双重孤独":

  1. 政治孤独:"贵人弃疵贱"(其六)直指开元后期朝廷现状
  2. 存在孤独:"谁闻此叹息"(其九)叩问生命本质

清代王夫之《唐诗评选》独具慧眼地指出:"十二首如十二扇屏风,各自成景而气脉贯通,共同构建了盛唐士人的精神自画像。"这种"幽嘿卧帘帷"(其十二)的终极姿态,实则是以退为进的生命坚守。

点评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乃盛唐咏怀诗之圭臬,其诗"以风雅为筋骨,以比兴为魂魄"(沈德潜《唐诗别裁》),今择数章略论之:

首章"兰叶春葳蕤"一篇,王夫之《唐诗评选》称其"托物连类,贵在神理相通","草木有本心"二句尤见"士大夫贞介之志,皎然如日月"。清人黄周星《唐诗快》更叹:"此等诗如清庙朱弦,一唱三叹,非子寿(张九龄字)不能道。"

其四"孤鸿海上来"章,贺裳《载酒园诗话》评曰:"以孤鸿自况,双翠鸟喻李林甫辈,'得无金丸惧'五字,写尽宦海危惧。"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谓此诗"寄托遥深,得《离骚》'恐美人之迟暮'遗意"。

七章"江南有丹橘"显拟屈原《橘颂》,刘辰翁赞其"温厚悱恻,得风人之旨"。苏轼尤爱"自有岁寒心"句,在《东坡题跋》中记:"张曲江诗,独立万物之表,正以此五字为骨。"

末章"闭门迹群化",钟惺《唐诗归》评为"幽深玄远,已开右丞(王维)门户",诗中"朝阳凤安在"之问,谭元春批注:"非仅慨身世,实有忧天下之思潜焉。"

要之,此组诗"寓忠悃于比兴,寄孤愤于咏物"(纪昀《四库提要》),方东树《昭昧詹言》总论云:"曲江《感遇》如姑射山冰雪,不著一点烟火气,而劲气直达,与陈伯玉(子昂)同源异派,并为唐音正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