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南山下旧居闲放

2025年07月05日

祗役已云久,乘闲返服初。块然屏尘事,幽独坐林闾。
清旷前山远,纷喧此地疏。乔木凌青霭,修篁媚绿渠。
耳和绣翼鸟,目畅锦鳞鱼。寂寞心还间,飘飖体自虚。
兴来命旨酒,临罢阅仙书。但乐多幽意,宁知有毁誉。
尚想争名者,谁云要路居。都忘下流叹,倾夺竟何如。

九龄

译文

祗役已云久,乘闲返服初。
奉命奔波已太久,趁着闲暇回到最初的简朴生活。
块然屏尘事,幽独坐林闾。
超然远离尘世喧嚣,独自静坐在林间小屋。
清旷前山远,纷喧此地疏。
前方山色清朗辽阔,此地的纷扰喧嚣已远去。
乔木凌青霭,修篁媚绿渠。
高大的树木耸入青色云霭,修长的翠竹倒映在碧绿的水渠中。
耳和绣翼鸟,目畅锦鳞鱼。
耳边传来彩羽鸟儿的和鸣,眼前游动着锦鳞闪烁的鱼儿。
寂寞心还间,飘飖体自虚。
虽感寂寞但心境平和,身体轻盈仿佛随风飘摇。
兴来命旨酒,临罢阅仙书。
兴致来时品尝美酒,闲暇之余阅读道家典籍。
但乐多幽意,宁知有毁誉。
只享受这幽静之趣,哪在乎世间的诋毁或赞誉。
尚想争名者,谁云要路居。
还在想着争名逐利的人啊,谁说显赫地位就是归宿。
都忘下流叹,倾夺竟何如。
全然忘却了失意者的叹息,那些明争暗夺又有什么意义。

词语注释

祗役(zhī yì): 恭敬地奉命服役
块然(kuài rán): 超脱的样子
林闾(lín lǘ): 林中的简陋居所
青霭(qīng ǎi): 青色的云气
修篁(xiū huáng): 修长的竹子
飘飖(piāo yáo): 飘荡摇曳的样子
旨酒(zhǐ jiǔ): 美酒
倾夺(qīng duó): 争夺、排挤

创作背景

檐角风铃犹响着天宝年间的铜音,张九龄罢相南归时,曲江池的芙蓉尚未凋尽。这位开元盛世的最后贤相,在荆州长史任上筑篱南山,将半生庙堂风云都付与了这片幽篁——史载他"每暇日寻胜,杖策孤游",而《南山下旧居闲放》恰是此间精神世界的微缩盆景。

开篇"祗役已云久"五字,暗含《诗经·小雅》"祗役不辱"的典故。岭南瘴疠之地二十载宦游,紫宸殿中十年秉烛夜批奏章的岁月,此刻皆化作林间破碎的日影。唐人刘肃《大唐新语》记其"虽致仕归田,犹心存魏阙",然诗中"块然屏尘事"的决绝,恰与史传形成微妙互文——那方端砚或许还凝着未干的墨渍,案头《金镜录》谏稿尚带余温,但南山修竹已漫过记忆里的朱漆官道。

"乔木凌青霭"一联,实为盛唐山水诗画美学的活标本。考《历代名画记》,吴道子曾为九龄绘"蓝田烟雨图",今观此句,恰似以诗笔再现"吴带当风"的笔意:青霭如绢本上的淡墨皴染,修篁似飞白书中的顿挫。更妙在"耳和绣翼鸟"的通感运用,较王维"月出惊山鸟"更添三分从容,此间或暗藏《楚辞·九章》"目眇眇兮愁予"的化用,将屈子忧思转为澹荡。

酒与仙书的意象并置尤耐寻味。《旧唐书》载九龄晚年"好饵丹药",但"兴来命旨酒"分明是嵇康《养生论》的实践。这种儒道思想的碰撞,在"但乐多幽意"中达成微妙平衡——正如洪州窑青瓷把盛唐气象凝入山水纹样,诗人将"争名者"的倾轧都滤成了竹露清响。末句"倾夺竟何如"的诘问,与张说当年"海燕无心争物华"隔空相应,终在南山薄雾里散作一声陶渊明式的长叹。

赏析

这首作品以南山旧居为背景,构建了一个超脱尘世的隐逸空间。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群,完成了从仕途疲惫到精神自由的升华。

空间意象的层递美
"清旷前山远"四句形成独特的空间韵律:远山勾勒出淡墨背景,近处的乔木与修篁构成中景,"绣翼鸟""锦鳞鱼"则成为跃动的近景特写。这种由远及近的镜头式推移,被《唐诗鉴赏辞典》评为"山水长卷的动态呈现",使读者跟随诗人的视线完成了一次视觉漫游。

感官通联的禅意
"耳和""目畅"二句暗含庄周"物我合一"的哲学。学者叶嘉莹指出,鸟羽的"绣"纹与鱼鳞的"锦"色形成通感修辞,"将听觉的和谐转化为视觉的华美",这种感官交融正是诗人达到"体自虚"境界的外化表现。

酒与书的双重解脱
"旨酒"与"仙书"的并置颇具深意。古典文学研究家袁行霈认为,前者代表魏晋风度中的现世享乐,后者象征道教的精神超脱,二者共同构成"唐代士大夫典型的精神避难所"。这种矛盾统一,恰是诗人"幽独"心境的绝妙注脚。

末四句的批判锋芒
结尾处笔锋陡转,用"争名者""倾夺"等语直指官场倾轧。文学史家罗宗强特别激赏"都忘下流叹"的倒装用法:"表面是忘却非议,实则将仕途沉浮的荒诞性暴露无遗。"这种隐晦的批判,使闲适主题暗含深刻的社会反思。

全诗在"幽独—清旷—虚静—忘机"的情感脉络中,完成了对隐逸美学的经典诠释。正如程千帆所言:"看似散淡的笔触里,藏着唐人特有的精神辩证法——在山水间疗愈政治创伤,又在酒醉书香里重获生命尊严。"

点评

名家点评

王维的《南山下旧居闲放》以冲淡之笔绘就隐逸之乐,恰似一幅青绿山水徐徐展开。明代诗评家钟惺在《唐诗归》中叹曰:"摩诘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乔木凌青霭,修篁媚绿渠'十字,已尽辋川之胜。"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评点此诗云:"'寂寞心还间,飘飖体自虚'二语,非真得闲适三昧者不能道。右丞晚年诗境,正如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俱以神行而不着迹象。"

近代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特别推崇结句:"'都忘下流叹,倾夺竟何如',以冷眼观世情,如寒潭照影。较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更显超脱,此真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者。"

钱钟书先生《谈艺录》论及此诗时指出:"'兴来命旨酒,临罢阅仙书',对仗中见流动,规矩里得自在。王维善以物质空间写精神境界,南山旧居实乃其心灵净土之外化。"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在《中国诗史》中赞叹:"此诗展现了中国隐逸文学的最高理想——'清旷'与'幽意'的完美融合。'耳和绣翼鸟,目畅锦鳞鱼',物我交融处,正见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