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和许给事中直夜简诸公

2025年07月05日

未央钟漏晚,仙宇蔼沉沉。武卫千庐合,严扃万户深。
左掖知天近,南窗见月临。树摇金掌露,庭徙玉楼阴。
他日闻更直,中宵属所钦。声华大国宝,夙夜近臣心。
逸兴乘高阁,雄飞在禁林。宁思窃抃者,情发为知音。

九龄

译文

未央钟漏晚,仙宇蔼沉沉。
未央宫的钟漏声渐晚,仙宫在暮色中显得幽深。
武卫千庐合,严扃万户深。
千门万户的武卫森严闭合,宫禁深邃。
左掖知天近,南窗见月临。
在左掖省感觉离天更近,南窗外明月高悬。
树摇金掌露,庭徙玉楼阴。
树影摇动,露珠如金掌般闪烁;庭院移动,玉楼的阴影随之变换。
他日闻更直,中宵属所钦。
他日听闻值夜之事,深夜时分更觉钦佩。
声华大国宝,夙夜近臣心。
声名显赫如国宝,日夜操劳是近臣的本心。
逸兴乘高阁,雄飞在禁林。
逸兴遄飞登上高阁,雄心壮志在禁苑中翱翔。
宁思窃抃者,情发为知音。
岂止是暗自鼓掌之人,真情流露只因遇到了知音。

词语注释

未央:指未央宫,汉代宫殿名,此处借指皇宫。
钟漏:古代计时器,钟指报时钟,漏指漏壶。
蔼沉沉:形容暮色深沉。蔼(ǎi),昏暗。
武卫:指宫廷禁卫军。
严扃:森严的门户。扃(jiōng),门闩。
左掖:唐代门下省的别称,因在皇宫左侧,故称。
金掌:指承露盘上的仙人手掌,此处比喻露珠晶莹如金。
玉楼:华丽的楼阁。
更直:值夜。
中宵:半夜。
声华:声誉荣耀。
夙夜:早晚,日夜。
逸兴:超逸豪放的兴致。
禁林:指皇宫禁苑。
窃抃:暗自鼓掌。抃(biàn),鼓掌。

创作背景

诗词与许给事中《直夜简诸公》创作背景探微

宫廷夜色中的文心交汇
大唐开元年间,长安未央宫的铜漏滴答着深夜的岑寂,许给事中值宿禁垣,于金銮殿侧的官署写下《直夜简诸公》。时值玄宗励精图治之际,夜直制度彰显着帝国中枢的严谨——"武卫千庐合,严扃万户深"非虚笔,据《唐六典》载,宫城夜巡需持鱼符通关,羽林军"传呼更筹于宫殿中",这与诗中"树摇金掌露"的铜仙承露意象相映,暗喻君王求治若渴。

左掖南窗的隐喻空间
"左掖知天近"暗含唐代门下省的地理玄机。据宋敏求《长安志》,门下省位于大明宫宣政殿东侧,因称"左掖",诗人值宿处推窗可见含元殿飞檐。这种空间布局赋予近臣特殊使命感,"夙夜近臣心"正呼应《贞观政要》中"夜分而寝,中宵而兴"的贤臣传统。金掌玉楼的富丽辞藻下,藏着杜甫"五夜漏声催晓箭"般的肃穆。

盛唐文坛的知音共鸣
末联"宁思窃抃者"用《列子》典,暗指张说主政时期的文学集团。许给事中时任中书舍人,与张九龄、王维等俱为"仙宗十友"成员,《新唐书》载其时"天子赋诗,帝每属文,必视草"。这种"情发为知音"的唱和,实为开元二十四年文学馆成立前夜,宫廷诗人以格律精严之作践行"文质半取,风骚两挟"(殷璠《河岳英灵集序》)的文学宣言。

赏析

夜色中的宫阙被诗人以"仙宇蔼沉沉"描摹得如天上琼楼,钟漏声里流淌着时间的静谧。张燕瑾在《唐诗选析》中特别指出,开篇五字"未央钟漏晚"便以听觉意象构建出时空纵深感,将读者引入大唐宫廷的庄严氛围。

"武卫千庐合"与"严扃万户深"形成精妙对仗,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与朱门深锁的幽邃感相互映照。葛晓音《唐诗宋词十五讲》认为,这种空间意象的铺陈实为诗人内心敬畏的外化——面对皇权威仪,近臣的虔诚与自持正如月照南窗般清澈通透。

颔联"树摇金掌露,庭徙玉楼阴"堪称诗眼。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盛赞其"以动写静"的笔法:金掌承露的典故暗喻君王恩泽,而树影婆娑间,诗人以"徙"字将月光拟作流动的玉液,既见对仗之工,更显情思之婉。

后六句转入抒情,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解析"声华大国宝"二句道:"将谏官职责升华为文化符号,'夙夜'二字尤见儒家臣子'敬事而信'的操守"。尾联"宁思窃抃者"用《列子》典故,程千帆《古诗考索》指出这是以"知音"自况,将政治遇合转化为精神共鸣,使整首诗超越应制之作的局限。

全诗在"禁林雄飞"的豪情与"情发知音"的温婉间取得微妙平衡。莫砺锋《唐诗美学》总结道:"诗人将宫禁夜值这个特定时空,转化为展现士人精神世界的棱镜,金掌玉楼的富丽意象最终都沉淀为'近臣心'三字的赤诚。"

点评

名家评《许给事中直夜简诸公》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以仙宫比台省,典丽中自具清华之气。'树摇金掌露,庭徙玉楼阴'二句,写尽禁中夜直之景,恍见铜仙承露、琼楼移影之象。"其评点道出张九龄以"金掌玉楼"的仙家意象,暗喻中书省值夜的清贵气象。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则注目于诗人的政治襟怀:"'声华大国宝,夙夜近臣心'十字,非止颂美之词,实见宰相器宇。许公(许景先)之忠勤,九龄之期许,俱在言外。"此评揭示出诗中蕴含的"夙夜在公"士大夫精神。

文坛巨擘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独赏其意境营造:"唐人夜直诗多板滞,此独以'南窗见月'破局。窗含禁苑月,树摇仙掌露,在森严武卫中忽开空明之境,正如庾信《奉和示内人》'烛映合欢被,帷飘苏合香',以旖旎济庄严。"道破张九龄以月光意象调和禁中肃穆氛围的匠心。

当代学者葛晓音特别推许末四句:"'逸兴'二句化用建安'飞盖相追随'之意,而'宁思窃抃者'更翻《楚辞》'窃慕诗人之遗风'典故。九龄将值夜琐事写得如琼筵坐花,金谷酒数,此盛唐气象之真髓也。"指出诗人以魏晋风骨升华公务书写的美学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