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石头城畔,驿楼飞檐挑破暮色,诗人李峤凭栏而立,衣袂翻卷着盛唐与南朝的千年风烟。此时正值高宗调露年间(679-681),帝国疆域辽阔却暗涌着吐蕃犯边的烽火,诗人以监察御史身份巡按江南,这座始建于东吴的石头驿楼,正以斑驳的砖石诉说着王朝更迭的沧桑。
凭栏处,六朝金粉已随"川途眇北流"的秦淮河消散,唯见"万井缘津渚"的市井繁华与"千艘咽渡头"的漕运盛况。诗人以陈蕃榻、王粲楼两个典故自况,前者暗喻自己御史身份的刚直,后者则借建安七子王粲《登楼赋》的羁旅之思。当目光掠过"渔商多末事"的浮华与"耕稼少良畴"的隐忧,盛唐治下的社会矛盾在"远林天翠合"的绮丽背景中若隐若现。
末句"空复越乡忧"似一声叹息,南朝谢朓"有情知望乡"的惆怅与初唐士人"不求生入塞"的壮志在此交织。石头城的砖缝里,正生长着从王粲到李峤的文人宿命——无论汉末离乱还是唐初盛世,登高骋目者,终究难逃历史长河中的身份焦虑与精神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