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

2025年07月05日

秦帝始求仙,骊山何遽卜。中年既无效,兹地所宜复。
徒役如雷奔,珍怪亦云蓄。黔首无寄命,赭衣相追逐。
人怨神亦怒,身死宗遂覆。土崩失天下,龙斗入函谷。
国为项籍屠,君同华元戮。始掘既由楚,终焚乃因牧。
上宰议扬贤,中阿感桓速。一闻过秦论,载怀空杼轴。

九龄

译文

秦帝始求仙
秦始皇最初追求长生不老之术
骊山何遽卜
为何匆匆选定骊山作为陵墓
中年既无效
人到中年仍未得仙道
兹地所宜复
此地便成了他最后的归宿
徒役如雷奔
劳役们如雷奔般被迫劳作
珍怪亦云蓄
陵墓中堆积了无数奇珍异宝
黔首无寄命
百姓们无处安身立命
赭衣相追逐
囚徒们穿着赭衣互相追逐(被迫劳役)
人怨神亦怒
百姓怨恨,神灵震怒
身死宗遂覆
始皇一死,秦朝随即覆灭
土崩失天下
政权土崩瓦解,失去天下
龙斗入函谷
群雄争斗,战火蔓延至函谷关
国为项籍屠
国家被项羽屠戮
君同华元戮
君主如同华元般被弑杀
始掘既由楚
最初挖掘陵墓的是楚人
终焚乃因牧
最终焚烧陵墓的却是牧童
上宰议扬贤
朝中大臣商议举荐贤才
中阿感桓速
中阿之地感慨桓温的迅速崛起
一闻过秦论
一听到《过秦论》的议论
载怀空杼轴
心中便充满忧虑,如同空织布机般无措

词语注释

骊山(lí shān):山名,秦始皇陵所在地。
遽卜(jù bǔ):匆匆占卜,此处指匆忙选定。
黔首(qián shǒu):百姓,古代对平民的称呼。
赭衣(zhě yī):古代囚犯穿的赤褐色衣服。
函谷(hán gǔ):函谷关,古代重要关隘。
项籍(xiàng jí):项羽,名籍,秦末起义军领袖。
华元(huá yuán):春秋时宋国大臣,此处比喻秦王子婴被弑。
杼轴(zhù zhóu):织布机的部件,比喻心思或谋划。

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中,黄门侍郎卢监立于骊山北麓的断垣残壁间,衣袂在带着咸腥味的秋风中翻卷。远处阿房宫的焦土仍泛着暗红色,恍如未干的血迹。他凝视着那座被岁月剥蚀的帝陵封土,笔锋在竹简上悬而未落,墨汁滴落成秦篆的"卍"字纹。

始皇帝的求仙旧事此刻格外清晰地浮现——当年徐市带着三千童男女东渡的蜃楼还在史官的绢帛上泛着金芒,而骊山脚下的汞河却早已凝固成青灰色的叹息。卢监的指尖抚过碑文裂痕,仿佛触到李斯小篆里蛰伏的焦灼:中年后的嬴政在咸阳宫铜镜前拔落的白发,与陵墓中那些陶俑瞳孔里未竟的不甘,都在竹简的刮削声中渐渐苏醒。

运送石材的刑徒们如蚁群般在驰道上蜿蜒,青铜水禽坑里新铸的雁群尚未冷却。卢监看见自己的影子与《过秦论》的竹简重叠,贾谊笔下"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的锋镝,此刻正化作砚台中震颤的墨浪。当项羽焚烧地宫的烈焰从竹简缝隙窜出时,他忽然明白,那些被项籍屠戮的工匠最后刻在陶马腹部的六国文字,才是真正通向永生的符咒。

函谷关的残阳将他的身影拉长成度量衡上的刻度,东方朔在《十洲记》里记载的陨星,此刻正坠入竹简的沟壑。卢监听见自己笔下的"载怀空杼轴"与杜牧《阿房宫赋》的末章共鸣,而陵墓深处的铜车马,正将两千年的叹息铸成新的编钟。

赏析

这首诗以冷峻的笔调勾勒秦始皇陵的沧桑巨变,透过陵墓兴衰折射出历史轮回的深刻哲思。诗人以"骊山"为空间锚点,将秦帝国由求仙问道到土崩瓦解的全过程凝练为十二句史诗,形成强烈的时空压缩感。

意象群的对比张力尤为突出:"如雷奔"的修陵徒役与"无寄命"的黔首、"云蓄"的珍怪与"相逐"的赭衣,构成统治阶层与民众的尖锐对立。学者傅璇琮指出,这种意象并置"将秦始皇‘以百姓为刍狗’的暴政具象化"(《唐代诗人丛考》)。而"龙斗入函谷"的星象异兆与"身死宗覆"的人间惨剧相呼应,形成天人感应的悲怆画卷。

情感脉络呈现递进式深化:从"何遽卜"的质疑到"神亦怒"的谴责,最终升华为"载怀空杼轴"的虚无感。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特别激赏末句:"‘空杼轴’典出《诗经·小雅·大东》,喻指治国机杼空转,既批判始皇耗尽民力,又暗讽当世统治者未能以史为鉴。"这种双层批判结构使诗歌具有超越时空的警示意义。

诗中历史反思的深度令人惊叹。作者巧妙化用贾谊《过秦论》的史观,用"始掘由楚/终焚因牧"的因果链揭示暴政必亡的规律。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中评点:"‘国为项籍屠’四句如史笔斧钺,将个人命运(华元)与王朝兴衰(秦亡)并置,展现历史车轮的无情。"这种宏大史观与"上宰议扬贤"的细节形成微讽,暗示后世统治者也难逃历史审判。

全诗以青铜器般的冷冽质感完成史诗叙事,每个意象都是敲击历史编钟的槌棒。正如莫砺锋在《唐诗与宋词》中所言:"该诗将骊山陵墓转化为具象化的历史坐标系,在‘土崩’与‘龙斗’的天地异象间,奏响了一曲帝国陨落的安魂曲。"这种将具体遗迹升华为哲学沉思的笔法,彰显出盛唐诗人独特的历史洞察力。

点评

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诗评撷英

诗家笔法
卢监此作以"求仙"起笔,巧用遽卜骊山之典,将始皇由长生妄念至陵墓营建的荒诞转折凝于十字。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曰:"'中年无效'四字,如利刃剖珠匣,既见帝王痴妄,复显历史反讽,字字皆作金石声。"

意象经营
"徒役如雷奔"至"赭衣相追逐"三联,钱锺书《谈艺录》尤为激赏:"以奔雷喻役夫,以云蓄状珍玩,视听通感间,阿房之奢与刑徒之苦顿成参商。较之杜牧《阿房宫赋》'雷霆乍惊'之喻,更添三分血色。"

史论境界
末段熔铸《过秦论》史识,王夫之《唐诗评选》谓其:"自'土崩失天下'至终篇,如观太史公论赞化入五言,非但叙秦亡,直是铸就一部缩本《项羽本纪》。'载怀空杼轴'结句,尤见诗人织愁之妙。"

批判精神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附论及此:"卢监以'人怨神怒'二语道尽暴政必亡之理,较白乐天《新乐府》更显汉魏风骨。唐人咏史诗能兼得辞采与胆识者,此篇当列甲等。"

诗史位置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特别指出:"此诗实开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先声,然卢监以黄门侍郎视角观照,在宫廷诗的华美外衣下,藏着比义山更锋利的史家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