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林亭寓言》创作背景考略
唐开元年间,张九龄罢相外放,于荆州长史任上筑"林亭"以寄怀。此诗当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深秋,时值李林甫专权,贤士凋零。考《曲江集》年谱,九龄是年屡有"岁晏"之叹,其《感遇十二首》亦同期所作,皆以香草喻君子之节。
诗中"蘅茝"典出《离骚》,暗喻谗佞当道,贤者不得其位。"篱下菊"取陶潜遗韵,然较之"采菊东篱"更多孤愤;"松上萝"反用《诗经·頍弁》"茑与女萝,施于松柏"之意,谓附庸者反得显荣。末句"因依自有命"看似达观,实含《周易》"知命不忧"之悲,与张说《谪岭南道中作》"天命有所悬"异曲同工。
《唐诗纪事》载九龄"每见林甫,虽盛暑必觉凛然",此诗以"隔阳和"作结,恰似其《归燕诗》"无心与物竞"之续篇。岭南瘴气与庙堂阴寒,在此化作比兴双关,使寓言体物之笔,终成一代贤相的精神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