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年间的一个秋日,张九龄卸下朝中琐务,信步至王少府东阁。时值盛唐,虽政局渐显隐忧,然文人雅集之风犹盛。暮色渐合,远山如黛,他凭栏远眺,见"云壑深重","林烟晚浓",不由思绪万千。
东阁依山而筑,檐角与群峰相接,恍若连通仙凡两界。这位以"海上生明月"闻名的宰相诗人,此刻却生出"还惭大隐迹"之叹。当时张九龄虽居相位,已敏锐察觉李林甫等奸佞势力的膨胀,诗中"窈窕幽意"、"参差异容"之景,实为朝堂风云的隐喻。
案头烛火摇曳,他提笔时忽忆及汉末王粲《登楼赋》的忧思。盛唐的繁华表象下,这位岭南出身的政治家以"空水秋弥净"的澄明之境,寄托着对朝政清明的期许。末句"萧条得所从"看似写景,实则暗含其"守静察变"的政治智慧,与次年所作《感遇》"草木有本心"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