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门卢侍御咏竹探微
历史背景钩沉
唐开元年间,紫宸殿前新植湘妃竹数丛,值仲夏夜宴,玄宗命群臣赋诗咏物。时任黄门侍郎的卢藏用以"防露枝"暗喻谏官之责,遂成此律。时人张九龄在《曲江集》中记载:"卢子潜(藏用字)于沉香亭应制,竹影婆娑间立就二十言,圣颜为之霁"。
诗心与物象交融
首联"清切紫庭垂,葳蕤防露枝"以双关妙笔,既写九重宫阙中竹枝承露的实景,又暗含《楚辞·七谏》"上葳蕤而防露兮"的讽喻传统。考《旧唐书·职官志》,黄门侍郎"掌贰侍中之职,凡政之弛张,皆参议焉",恰似为君王遮风挡雨的竹枝。
比德传统的升华
颈联"色无玄月变,声有惠风吹"化用晋人戴凯之《竹谱》"不刚不柔,非草非木"的特性。史载卢藏用曾因谏止玄宗泰山封禅被贬,后复起用,此中"玄月不改"之语,实为士人节操的自况。惠风意象更暗合《毛诗正义》"风以喻君"的古老隐喻。
凤凰意象考据
尾联"凤凰佳可食"典出《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而"来仪"语出《尚书·益稷》。开元二十四年,玄宗于兴庆宫建金鸡帐蓄瑞禽,卢氏此句既颂祥瑞,又暗谏君王当以竹之高洁待贤士。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称此诗"得风人之旨,有庙堂之气"。
笔墨之外的余韵
《全唐诗》在此诗题注中特别标注"应制"二字,然细究其"高节""虚心"之咏,实延续了陈子昂《修竹篇》"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的兴寄传统。一丛宫竹,终成盛唐士人精神图腾的绝妙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