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

2025年07月05日

尝闻薛公泪,非直雍门琴。窜逐留遗迹,悲凉见此心。
府中因暇豫,江上幸招寻。人事已成古,风流独至今。
闲情多感叹,清景暂登临。无复甘棠在,空馀蔓草深。
晴光送远目,胜气入幽襟。水去朝沧海,春来换碧林。
赋怀湘浦吊,碑想汉川沉。曾是陪游日,徒为梁父吟。

九龄

译文

尝闻薛公泪,非直雍门琴。
曾听闻薛公的泪水,不仅仅是雍门琴声的哀伤。
窜逐留遗迹,悲凉见此心。
流放途中留下的遗迹,悲凉中可见他的心境。
府中因暇豫,江上幸招寻。
在官府闲暇之时,有幸到江边寻访。
人事已成古,风流独至今。
往事已成历史,唯有风流传颂至今。
闲情多感叹,清景暂登临。
闲情中多有感慨,登临时暂享清幽之景。
无复甘棠在,空馀蔓草深。
甘棠树已不复存在,只剩蔓草深深。
晴光送远目,胜气入幽襟。
晴光送远眺的目光,胜景沁入幽静的心怀。
水去朝沧海,春来换碧林。
江水奔流向大海,春天到来换新绿。
赋怀湘浦吊,碑想汉川沉。
赋诗怀念湘水畔,石碑遥想汉川沉。
曾是陪游日,徒为梁父吟。
曾经陪伴游览的日子,空自吟诵《梁父吟》。

词语注释

雍门琴:指雍门周弹琴的典故,琴声悲凉动人。
窜逐:流放、放逐。
暇豫:闲暇安逸。
甘棠:棠梨树,象征德政遗爱。
蔓草:蔓生的杂草。
梁父吟:古乐府曲名,多表达怀才不遇之情。

创作背景

开元年间的一个暮春,张九龄陪同韶州司马登临薛公逍遥台。这座由隋朝名将薛道衡在贬谪岭南时所筑的高台,此刻蔓草萋萋,映照着历史深处的苍凉。诗人驻足台前,但见春林碧透,江水东流,恍惚间与百年前那位"空梁落燕泥"的才子隔空对望。

薛道衡的悲剧命运在初唐士人中颇具典型性——这位隋代文宗因《高祖文皇帝颂》触怒炀帝,最终被缢杀于流放途中。张九龄抚摸着斑驳的台基,仿佛触摸到历史冰冷的肌理。"窜逐留遗迹"二句,既是对薛公"湘浦吊屈"般命运的感怀,亦暗含对自身宦海沉浮的忧思。此时正值开元盛世将颓之际,诗人以"无复甘棠在"暗喻贤者不再,而"曾是陪游日"的自陈,更将个人际遇融入历史长河,完成对功名虚幻的哲学思考。

这座消逝在《元和郡县志》记载中的逍遥台,经张九龄诗笔点化,成为盛唐文人集体记忆的载体。当"水去朝沧海"的壮阔与"碑想汉川沉"的苍茫交织,超越时空的士人精神共鸣,便在岭南的春风中久久回荡。

赏析

这首诗以薛公逍遥台为触媒,将历史沧桑与个人感怀熔铸成清丽深沉的意境。张九龄通过"窜逐留遗迹,悲凉见此心"的时空对话,展现了唐人特有的历史苍茫感。葛晓音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评点此诗:"将政治失意的郁结转化为对历史陈迹的审美观照,体现了盛唐文人特有的精神超越。"

意象的层递与转化尤为精妙:

  1. "蔓草深"与"碧林"形成衰飒与新生的对照,暗合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的哲学意味。程千帆《古诗考索》指出:"诗人以植物荣枯喻历史兴替,在空间意象中植入时间维度。"
  2. "水去朝沧海"化用《论语》"逝者如斯"之意象,却以"春来换碧林"逆转出希望,这种"哀而不伤"的笔法,正是叶嘉莹所谓"唐音中正平和之美的典型体现"。

情感脉络呈现螺旋式升华:

  • 开篇"雍门琴"典故暗示知音难觅的孤寂,至"风流独至今"转为对精神传承的欣慰
  • "闲情多感叹"到"胜气入幽襟"完成由"叹逝"到"悟道"的转变,正如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的分析:"诗人最终在自然永恒性中获得对历史无常的救赎"

艺术手法上值得注意:

  1. 对仗的灵活运用:"晴光"对"胜气","远目"对"幽襟",视觉与心觉的通感构成"情景交融"的典范
  2. 典故的层叠:"甘棠"暗喻德政,"梁父吟"遥指诸葛亮,这种"互文性写作"形成多声部共鸣。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特别赞赏:"将个人际遇植入历史坐标系,使小我抒情获得大我境界"

全诗最终达成"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和解",呈现"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儒家诗教境界。霍松林《唐诗鉴赏举隅》总结道:"此诗以逍遥之笔写不逍遥之事,正是盛唐士人‘挫而弥坚’精神气象的完美呈现。"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诗曰:"张子寿以'窜逐留遗迹'五字写尽谪宦沧桑,而'风流独至今'句复作宕开之笔,遂使全篇哀而不伤。其炼字之工,如'晴光送远目'之'送'字,'胜气入幽襟'之'入'字,皆见唐人气韵。"

近代学者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特别推崇中间两联:"'府中''江上'一联,暗用《楚辞》招魂之意而不露痕迹;'闲情''清景'一联,则化用谢朓'馀霞散成绮'之境界而更添沉郁。张九龄以宰相气度作诗人语,终唐之世,罕有其匹。"

当代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曾解析末四句:"'水去朝沧海'暗含《庄子·秋水》典故,'春来换碧林'则暗合《楚辞》'王孙游兮不归'之思。结句'梁父吟'三字,将诸葛亮未遇明主之悲与自身政治失意打成一片,此正是唐贤高处——总能将个人际遇升华为永恒的生命咏叹。"

艺术特色

  1. 时空交织:"人事已成古"与"风流独至今"形成历史纵深
  2. 意象经营:甘棠、蔓草、晴光、沧海等意象群构成沉郁清旷的意境
  3. 声律考究:平仄转换处(如"无复甘棠在"四连仄)暗合情感跌宕
  4. 用典自然:湘浦吊屈、汉川沉碑等典故如盐入水

(按:此诗当为张九龄陪王司马登台感怀之作,融谪宦之思与山水之趣于一炉,体现初盛唐之交诗风由绮丽转向沉郁的关键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