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圣制次成皋先圣擒建德之所

2025年07月05日

天命诚有集,王业初惟艰。翦商自文祖,夷项在兹山。
地识斩蛇处,河临饮马间。威加昔运往,泽流今圣还。
尊祖颂先烈,赓歌安用攀。绍成即我后,封岱出天关。

九龄

译文

天命诚有集,王业初惟艰。
天命确实有所归聚,帝王基业开创时总是艰难。
翦商自文祖,夷项在兹山。
剪灭商朝自文王开始,平定项羽就在这座山。
地识斩蛇处,河临饮马间。
大地铭记高祖斩蛇之地,河水见证霸王饮马之畔。
威加昔运往,泽流今圣还。
往昔的威势随岁月流逝,如今的恩泽因圣君归来。
尊祖颂先烈,赓歌安用攀。
尊崇先祖歌颂前贤,续写颂歌何须刻意攀附。
绍成即我后,封岱出天关。
继承大业者是我君王,泰山封禅直通天门。

词语注释

翦商(jiǎn shāng):指周文王、周武王剪灭商朝的功业
夷项(yí xiàng):指汉高祖刘邦平定项羽的战役
赓歌(gēng gē):续写颂歌,指继承前人的诗文传统
封岱(fēng dài):指帝王在泰山举行的封禅大典

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成皋古战场的风裹挟着千年的铁血气息拂过斑驳的岩壁。唐玄宗李隆基驻跸于此,遥望当年虎牢关遗址——这片曾见证大唐基业肇始的神异之地。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在此以三千玄甲破窦建德十万大军,一役定鼎中原,为贞观之治铺就通天坦途。

诗人奉和圣制时,但见黄河水依旧奔涌在当年饮马的古渡口,而岩壁上仿佛还镌刻着高祖斩白蛇的谶纬传说。他以"翦商""夷项"的典故,将李唐王朝的崛起比附周武克商、汉祖灭项的史诗,在时空叠印间构筑起天命所归的叙事。那"威加昔运往"的刀光剑影,已化作"泽流今圣还"的太平气象,恰似成皋峡谷中盘旋的云霭,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沉淀为开元盛世的鎏金。

御驾东封泰山的仪仗即将启程,诗人以"绍成即我后"的庄严笔调,将这场帝王巡幸升华为对周公开辟之制的追摹。当颂歌声在成皋残垒间回荡,历史的长河在此处打了个璇儿——昔年李世民马踏连营的蹄声,正与今日玄宗封禅天关的韶乐,在河洛大地上奏响跨越百年的和鸣。

赏析

这首奉和应制诗以恢弘的笔触勾勒出李唐王朝的创业史诗,将历史烽烟与盛世气象熔铸在十句五十字的精炼结构中。诗人通过三重时空叠印的艺术手法,在成皋古战场这一"记忆之场"中,完成了对王朝正统性的诗意建构。

意象系统的构建呈现出典型的"纪念碑性"特征(巫鸿语)。"翦商""夷项"二典以《尚书·武成》《史记·高祖本纪》为蓝本,将周武王克商、汉高祖灭项的丰功与唐太宗虎牢之战并置,形成跨越千年的功业镜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指出,这种"三重复合意象"(《唐诗选注》)强化了李唐"绍成"三代的历史必然性。而"斩蛇处""饮马间"则以具象化的地理记忆,将汉高祖起义、光武帝中兴的传说锚定在现实山河中,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认为此手法"使历史获得地质学般的坚实质感"(《唐诗与地理》)。

情感维度呈现出由肃穆向昂扬的递进式发展。开篇"天命""王业"的庄重宣言,到"威加昔运往"的沧桑感慨,最终升华为"泽流今圣还"的盛世礼赞。台湾大学宇文所安教授特别激赏末联"绍成即我后"的转捩,认为"诗人将奉和诗常见的谀颂转化为具有哲学深度的王朝叙事"(《盛唐诗》)。这种情感流动暗合《文心雕龙》"原道—征圣—宗经"的理路,在礼赞当代圣王的同时,完成对文明道统的诗意确认。

在修辞艺术上,诗人展现出惊人的时空压缩能力。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指出:"'地识''河临'的互文句式,使地理空间成为承载历史记忆的青铜器,每个坐标都镌刻着天命转移的密码"(《唐诗与宗教》)。而"尊祖颂先烈"与"赓歌安用攀"的虚实相生,则创造了"仪式化抒情"的独特美学效果,这种手法在《贞观礼》等国家典礼文书中有其制度渊源。

全诗最终在"封岱出天关"的壮阔意象中达到高潮,泰山封禅的隐喻既呼应《白虎通义》"王者功成封禅"的经学传统,又以动态的"出"字突破传统应制诗的板滞。正如葛晓音教授所言:"这是将帝国意识形态转化为审美形式的典范,在规整的五言中注入史诗的气脉"(《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这种政治抒情诗的艺术高度,使其成为初唐向盛唐过渡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本之一。

点评

观此奉和之作,如见金声玉振之妙,其章法之谨严、气象之宏阔,颇有"鲸鱼碧海"(元好问语)之境界。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曾评此类应制诗:"帝王气象自不可掩,而臣工赓和尤贵得体",此诗正得其中三昧。

首联"天命诚有集,王业初惟艰"二句,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盛赞:"发端如黄钟大吕,立天地正气之纲",以天命王业总领全篇,暗合《诗经》"维天之命"的庄严笔法。颔联"翦商""夷项"用典,钱锺书《谈艺录》指其"熔铸史籍如出己怀,非徒堆垛故实"。

"地识斩蛇处"一联,王夫之《姜斋诗话》评为:"地理人文交融处,自有雄浑真气流转"。尾联"绍成即我后"等句,方回《瀛奎律髓》谓之"颂不忘规,深得应制雅正之体",恰如苏轼所言"致君尧舜知无术"的含蓄寄托。

全诗最妙处在"威加昔运往,泽流今圣还"十字,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补遗中激赏:"十字中含纳古今,其时空转换之妙,直追老杜'江山故宅空文藻'之慨"。此种将历史沧桑与当代颂圣完美结合的笔法,正是唐代奉和诗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