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为龙山镀上一层金箔,桓温曾在此宴饮的旧台早已荒芜,唯有楚地凛冽的秋风年复一年地吹过。张九龄提笔时,大唐开元盛世的光晕正渐渐黯淡,这位以"海上生明月"名动天下的诗人,此刻却因外放荆州而独对苍茫江山。
他缓步登临的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褶皱里——夏首古渡的樯橹、荆门要塞的烽燧,在秋色中凝成斑驳的剪影。这位岭南出身的宰相诗人,曾在朝堂挥洒《感遇》组诗的孤标,此刻却以刺史身份丈量着楚地的辽阔与苍凉。龙山上的断碑残碣令他想起陶潜采菊的东篱,桓温"木犹如此"的慨叹,更想起自己三年前因谏罢相时,长安城飘落的槐花。
刺史官服上的褶皱还带着宫廷的拘束,而江汉平原的秋风已灌满他的衣袖。当他望见农人修筑的灌园水车,忽然轻笑——这何尝不是於陵陈仲子逃相的隐喻?笔墨在宣纸上洇开,既是对先贤羊祜、杜预治荆功业的追慕,亦是对自身"未始忘幽尚"本心的确认。菊花酒在杯中摇晃,倒映出半个盛唐的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