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时任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言事触怒武后,遭诬下狱。此二章乃其系狱期间,见狱中小园蔬畦整治而秋兰独遭冷落,感怀身世而作。
历史语境:
- 初唐政治生态中,武后集团正逐步清除异己。据《旧唐书》载,是年"告密之端"大启,骆宾王以"坐赃"罪名入狱实为政治构陷。
- 唐代司刑寺(大理寺)狱中确有"隙地种蔬"制度,《唐六典》载"给囚粮,并给园蔬",此"诗词园"当为狱吏督囚整饬之蔬圃。
意象寄托:
- "园葵向阳"暗喻趋炎附势之辈,典出《汉书·董仲舒传》"葵藿倾叶向日"
- "兰时不偶"化用《离骚》"纫秋兰以为佩",以楚辞香草传统自况
- "露节无芳"呼应蔡邕《琴操》中孔子见幽兰"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的典故
创作心理:
- 首章"人多利一饱"句,折射当时"告密者得官"(《资治通鉴》语)的社会风气
- 次章"孤苗守根"之喻,与作者《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形成互文
- 末句"非是为人论"暗合其《萤火赋》"处幽不昧,居照斯晦"的士人气节
此二章实为唐代"贬谪文学"先声,以比兴手法完成从个人遭遇到精神超越的书写,较之张九龄《感遇》咏兰诗早约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