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的岭南,新雨初霁。张九龄一袭青衫,独登王六东阁,推窗远眺时,恰逢群山沐雨后的第一缕晴光。这是开元十五年(727年),诗人因谏罢相外放洪州,辗转至岭南的某个黄昏。岭南的雨季总是绵长,连月阴霾仿佛仕途的隐喻,此刻却突然放晴——云破处,青峰如洗,晚照为万壑披上金纱。
湿润的风掠过桄榔林,带着荔枝花的清甜。诗人凭栏凝望,见层峦叠嶂在暮色中渐次相拥,宛如水墨在宣纸上晕染;更有流云自谷底升腾,似要接引谪仙归去。他想起了洪州任上修建的"曲江新亭",彼时亦常在此等暮色中接待文人雅士。而今岭南瘴疠之地,唯有族弟王六这座小阁,尚存几分长安风雅。
远山传来鹧鸪的啼鸣,一声声"行不得也哥哥"。诗人忽然意识到,这"殊观"之美背后,藏着更深的寂寥——如同王维在辋川看云起时,总想起李林甫当道的朝堂。他蘸墨挥毫,让"萧条见远情"五字力透纸背。暮色渐浓,楼下潺潺的溪水倒映着星光,仿佛要把他未尽的惆怅,都流向更远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