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荆州作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先达志其大,求意不约文。士伸在知己,已况仕于君。
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
顾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勋。亦以行则是,岂必素有闻。
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进士苟非党,免相安得群。
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意忠仗朋信,语勇同败军。
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高秩向所忝,于义如浮云。
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明圣不世出,翼亮非苟安。崇高自有配,孤陋何足干。
遇恩一时来,窃位三岁寒。谁谓诚不尽,知穷力亦殚。
虽至负乘寇,初无挟术钻。浩荡出江湖,翻覆如波澜。
心伤不材树,自念独飞翰。徇义在匹夫,报恩犹一餐。
况乃山海泽,效无毫发端。内讼已惭沮,积毁今摧残。
胡为复惕息,伤鸟畏虚弹。

九龄

译文

荆州作二首
在荆州写下的两首诗
先达志其大,求意不约文。
先贤立志高远,追求深意而不拘泥文辞。
士伸在知己,已况仕于君。
士人得志因有知己,何况已为君王效力。
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
微小诚心素来崇尚,琐碎小事不值一提。
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
机遇来临转瞬即逝,往事如烟难以辨明。
顾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勋。
自视平凡资质浅薄,怎敢奢望非凡功勋。
亦以行则是,岂必素有闻。
只要行动合乎道义,何必在意过往声名。
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
千般思虑仍有疏漏,万般头绪何其纷杂。
进士苟非党,免相安得群。
进士若未结党营私,免官后怎能得庇护。
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
众口铄金可熔坚铁,孤心似丝纠缠难解。
意忠仗朋信,语勇同败军。
忠心仰仗朋友信任,言语勇敢如败军之将。
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
古剑空有凛然剑气,幽兰只能自我芬芳。
高秩向所忝,于义如浮云。
高位向来有愧于心,于道义轻若浮云。
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
千载难逢的机遇,古来贤者亦难求得。
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问我凭何至此,无台阶却突然高升。
明圣不世出,翼亮非苟安。
明君圣主不常现世,辅佐明君岂能苟安。
崇高自有配,孤陋何足干。
崇高之位自有天定,孤陋之质何敢企及。
遇恩一时来,窃位三岁寒。
蒙受恩宠一时得志,窃居高位三年心寒。
谁谓诚不尽,知穷力亦殚。
谁说诚意未竭尽?智穷力竭已分明。
虽至负乘寇,初无挟术钻。
虽遭背负小人罪名,当初未耍手段钻营。
浩荡出江湖,翻覆如波澜。
胸怀坦荡出入官场,命运起伏如同波涛。
心伤不材树,自念独飞翰。
感伤如无用之树木,自比孤独飞翔的鸟。
徇义在匹夫,报恩犹一餐。
匹夫尚能为义献身,报恩如同简单一饭。
况乃山海泽,效无毫发端。
何况面对山海恩泽,回报连毫发都不及。
内讼已惭沮,积毁今摧残。
内心自责已感惭愧,多年诽谤今更摧残。
胡为复惕息,伤鸟畏虚弹。
为何仍要惶恐不安?惊弓之鸟怕虚弦声。

词语注释

铄(shuò):熔化金属,此处指众口一词可颠倒黑白
棼(fén):纷乱,纠缠
抟(tuán):盘旋而上,喻突然高升
殚(dān):竭尽
徇(xùn):为某种目的而死

创作背景

建安风骨余韵在,江陵秋色动客心。张九龄谪居荆州,正值开元盛世将倾未倾之际,这位"曲江风度"的缔造者,以《荆州作二首》剖白心迹,字里行间俱是盛唐名臣的孤忠与惘然。

史载开元二十四年,九龄因谏废牛仙客节度使事忤旨,更因《敕突厥可汗书》争议罢相,左迁荆州长史。彼时李林甫柄国,朝堂"口蜜腹剑"之风渐炽,诗人以"众口金可铄"暗讽时弊,用《韩非子》"三人成虎"典故,道尽孤臣孽子之困。"古剑徒有气"句,恰似其《感遇》诗中"草木有本心"的续章,一柄寒芒未试的龙渊,在秋霜里独自鸣啸。

诗中"明圣不世出"之叹,藏着对玄宗"渐肆奢欲"的隐忧。张说当年"文儒执政"的理想犹在耳畔,而九龄已见"翼亮非苟安"的危局。其自比"不材树",暗用《庄子·山木》典故,然"徇义在匹夫"的宣言,又分明是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骨。三载荆州任上,他主持开凿驿道、兴修水利,将"崇高自有配"的儒家信念化作了江汉平原的千里稻浪。

最堪玩味者,乃"千载一遭遇"与"往贤所至难"的矛盾交织。这位开元最后贤相,在江湖浩荡间回望长安,笔下既有屈原"荃不察余之中情"的郁结,又存王粲《登楼赋》的地理印记。荆州古城墙头的斑驳月色,就这样凝成了盛唐政治诗中最沉郁的转调。

赏析

张九龄的《荆州作二首》以简淡之笔勾勒出盛唐士人的精神困境,其意象与情感的编织尤见功力。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诗"气格高浑,不事雕琢",正道出诗人将宦海浮沉转化为哲学思考的特质。

孤心与群嚣的对抗
"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构成核心意象群。前句化用《尚书》"三人成虎,积毁销金",后句以乱丝喻心绪,形成金属与纤维的质感对比。葛晓音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指出,这种意象对立"折射出开元后期朝廷党争中清流官员的典型心态"。诗人自比"古剑徒有气",剑气虽存却无锋刃相佐,与"幽兰只自薰"的芬芳内敛形成双重自喻,延续了屈原"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

时空交错中的仕途体悟
"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二句,钱钟书《谈艺录》认为"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之神髓,而更添政治沧桑感"。诗人将时间切割为"遇恩一时"与"窃位三岁"的鲜明对照,用"浩荡出江湖,翻覆如波澜"的空间意象隐喻命运无常,这种时空转换手法被傅璇琮称作"盛唐政治抒情诗的结构范式"。

儒家精神的诗意呈现
"徇义在匹夫,报恩犹一餐"浓缩了士大夫的伦理观。程千帆《古诗考索》特别激赏此联:"将《孟子》'一饭之德'与《论语》'见利思义'糅为诗语,骨力遒劲"。而"崇高自有配,孤陋何足干"则暗用《周易》"崇高莫大乎富贵"的典故而反其意,展现"贬谪文学中罕见的道德自信"(宇文所安《盛唐诗》评语)。

创伤心理的意象化表达
末联"伤鸟畏虚弹"完成全诗情感收束。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解析道:"此意象脱胎于《战国策》'惊弓之鸟'典故,但更强调'虚弹'的心理威慑,折射出开元贤相被贬后的精神创伤"。与鲍照"孤兽啼而不侣"、李白"折翮翻飞随转蓬"共同构成贬谪诗中的禽鸟意象谱系。

全诗以"内讼"(自我审判)为核心,将《周易》"负乘致寇"的哲学反思、"幽兰自薰"的人格象征、"江湖波澜"的命运隐喻熔铸为一,在张九龄"清淡"诗风中独树一帜。正如王士禛《渔洋诗话》所言:"曲江公诗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观此作尤信。"

点评

张九龄《荆州作二首》以醇雅深沉的笔触,展现了盛唐士大夫的精神图谱。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曰:"曲江(张九龄)诗如金钟大镛,发越清庙之音,此二章尤见其忠悃之诚与进退之思,所谓'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正是贞臣去国时胸次写照。"

首章"先达志其大"十二联,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点出其结构之妙:"前六联自明素志,如清涧泻玉;后六联陈情述窘,似孤鹤唳霜。'众口金可铄'一联,直刺谗佞之毒,较之《离骚》'众女嫉余'句更显唐音峻骨。"

次章"千载一遭遇"中,"浩荡出江湖,翻覆如波澜"二句,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盛赞:"以江海喻宦海,化庄生寓言为现实感慨。张说评曲江诗'如轻缣素练',实未尽其沉郁顿挫之致。"

宋人葛立方《韵语阳秋》独赏其比兴之工:"'心伤不材树'用《庄子》典故而翻出新意,'伤鸟畏虚弹'取《战国策》寓言而深化情志,此等句法,已开少陵(杜甫)《瘦马行》《孤雁》诸篇法门。"

清乾隆御批《唐宋诗醇》总论此组诗:"全篇以《小雅》怨诽不怒为宗,'内讼已惭沮'见其慎独之功,'报恩犹一餐'彰其忠厚之旨。燕公(张说)称其'后来词人称首',观此可知非虚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