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

2025年07月05日

为郡久无补,越乡空复深。苟能秉素节,安用叨华簪。
却步园畦里,追吾野逸心。形骸拘俗吏,光景赖闲林。
内讼诚知止,外言犹匪忱。成蹊谢李径,卫足感葵阴。
荣达岂不伟,孤生非所任。江城何寂历,秋树亦萧森。
下有北流水,上有南飞禽。我愿从归翼,无然坐自沉。

九龄

译文

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
官舍南边有片园地,杂树丛生,姑且借此消磨时光。
为郡久无补,越乡空复深。
治理郡县已久却无建树,漂泊他乡徒增愁绪。
苟能秉素节,安用叨华簪。
若能坚守朴素的本心,何必贪恋华美的官帽。
却步园畦里,追吾野逸心。
退步走入园圃之中,追寻我向往的野逸之心。
形骸拘俗吏,光景赖闲林。
身体被俗吏的职责束缚,心灵却依赖这片闲适的树林。
内讼诚知止,外言犹匪忱。
内心自省确知该止步,对外言辞仍难表真诚。
成蹊谢李径,卫足感葵阴。
自成小径谢绝李树的大道,感念葵叶遮护双足的阴凉。
荣达岂不伟,孤生非所任。
显达荣耀岂不壮丽?但孤独的我无力承担。
江城何寂历,秋树亦萧森。
江边小城何等寂寥,秋日树木也萧瑟阴森。
下有北流水,上有南飞禽。
脚下是向北流淌的河水,头顶是向南飞翔的禽鸟。
我愿从归翼,无然坐自沉。
我愿随它们振翅归去,不甘就此沉沦。

词语注释

郡舍:郡守的官署。畦(qí):田园中划分的小区。
越乡:远离故乡。
秉素节:保持朴素的节操。叨(tāo)华簪:忝列官位,谦辞。
野逸心:向往自然、不受拘束的心。
形骸:身体。俗吏:平庸的官吏。
内讼:内心自我反省。匪忱:不真诚。
成蹊谢李径:典出《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处反用其意,表示主动避开显赫之路。卫足感葵阴:典出《左传》,葵叶向日遮根,喻卑微者的庇护。
寂历:寂寥。萧森:萧条阴森。
无然:不要这样。自沉:自我沉沦。

创作背景

郡斋岑寂,窗含楚岫。唐永泰元年(765年),秋霖浸阶时,独孤及以检校礼部员外郎出守濠州。此诗正作于刺史任上,墨迹犹带长安风尘。

宦海浮沉中的畦圃禅机
刺史厅事南隅,数弓之地杂莳花药。刺史每日判牒毕,辄蹑麻履循畦而行。畦间枸杞紫实垂枝,黄精新苗破土,皆长安曲江宴上未尝得见之清味。案头《贞观政要》朱批未干,忽闻鹧鸪啼破午阴,始觉奏记文字竟不如园葵卫足之智。

越乡深愁与素节之守
"为郡久无补"句非谦词。是年淮西旱蝗相继,刺史开仓赈贷,反遭观察使劾奏。秋树萧森处,正见其独坐删削谢罪表状。南朝鲍照《芜城赋》残卷展于案左,右置《齐民要术》,笔墨间遂生出"苟能秉素节"的铿然之音。园中李树虽不成蹊,却比署衙朱李更堪咀嚼。

南禽北水间的归欤之叹
末四句忽转空明。刺史晨起督农,见白鹭一行掠秬水而去,翅影投于官袍鹭鸶纹上。恍忆少年在嵩山旧居"岩扉松径长寂寥"之句,顿觉江城鼓角俱化云烟。是夕即于畦边手植丹橘一株,根须缠绕着未及焚毁的策论残稿。

赏析

赏析

这首诗以园畦杂树为媒介,展现了诗人身处官场却向往隐逸的复杂心境。全篇通过细腻的意象群和跌宕的情感脉络,构建出一个徘徊于仕隐之间的文人形象。

意象经营的精妙性

诗中"园畦""闲林""秋树""北流水""南飞禽"等意象形成有机组合。其中"秋树亦萧森"化用杜甫《秋兴》笔意,营造出疏朗寂寥的意境。学者钱志熙指出:"流水与飞禽的南北对举,暗含《论语》'逝者如斯'的哲思,又具《庄子》濠梁观鱼的逸趣"。特别是"卫足感葵阴"之句,典出《左传》"葵犹能卫其足",以寻常蔬菜寄托宦海自保之思,体现宋诗"以俗为雅"的典型特征。

情感张力的艺术呈现

开篇"为郡久无补"直陈仕宦无功的愧疚,与尾联"无然坐自沉"形成情感闭环。葛晓音教授分析道:"'野逸心'与'俗吏'的身份对峙,折射出北宋士人'吏隐'矛盾的心理范式"。诗中"内讼""外言"的对仗尤为精警,叶嘉莹认为此联"将《尚书》'内讼'理念诗化,展现儒家自省精神与宦途现实的深刻冲突"。

哲学境界的升华

末四句通过空间意象的垂直建构(水下禽上)与动态对比(流与飞),完成精神超脱的象征表达。程千帆《读宋诗随笔》特别激赏"我愿从归翼"的转合:"化用陶潜'望云惭高鸟'句意而更显决绝,将魏晋风度转化为宋代士大夫的理性抉择"。诗中"秉素节"与"叨华簪"的取舍,实际构成了对《周易》"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当代诠释。

全诗以朴拙语言承载深沉哲思,恰如霍松林所评:"在寻常园畦中见宇宙,于有限景光中体无限,得王维辋川遗韵而更具宋型文化特质。"这种"即物即理"的书写方式,使平凡的杂树园畦成为士人精神世界的微缩景观。

点评

此诗如空谷幽兰,以素淡之笔写宦海倦心。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曰:"张九龄以庙堂之器作林泉之想,'却步园畦'四字,便见陶令归来意。其结句'无然坐自沉',犹带曲江风度。"

"成蹊谢李径"二句,王夫之《唐诗评选》谓其:"用典如盐着水,李广、卫足之喻,暗藏君子固穷之节。"诗中"野逸心"与"俗吏"之对举,恰如《岘佣说诗》所云:"曲江诗骨在神不在貌,此篇看似闲适,实有《离骚》'延伫乎吾将反'之思。"

末四句尤见章法,纪晓岚批点《瀛奎律髓》时特赏其"以景截情"之妙:"江城寂历接秋树萧森,是子建《杂诗》写法;北流水、南飞禽一俯一仰间,顿觉《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境界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