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的瘴烟还未散尽,张九龄的紫袍已沾上暮春的露水。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这位岭南道按察使、广州刺史兼五府经略使,在巡查至始兴故里时,接到一纸改任秘书少监的诏书。周判官的赠诗与耿广州(广州都督耿仁忠)的期许,如同梅关古道上的驿马铃音,催生了这首交织着宦海沉浮与桑梓深情的五言排律。
迁乐土与重世德
开篇"惟昔迁乐土"暗合晋代张华《博物志》"曲江有韶石,舜奏乐处"的典故。张氏一族自河北范阳南迁韶州已历三世,"阴庆荷先德"既指其曾祖张君政任韶州别驾的政声,亦暗喻开元盛世如舜乐重鸣。然"素风惭后裔"之叹,透露出寒门士子在门阀余韵中的微妙心境——这位开元贤相此刻正经历政治生涯的首次转折。
石室文与金门第
"石室文"典出《汉书·艺文志》"藏之秘府",与后文"秘书少监"职掌皇家图籍相呼应。张九龄少时在韶州石室书院苦读,后中进士第("擢金门"),历任左拾遗("南宫草")、中书舍人("西掖制")。但"过举及小人"等句,实为对开元十四年(726年)因张说倒台被外放冀州的隐晦追忆。岭南巡行所见"瘠土劳力",恰与其《开凿大庾岭路序》的民生关怀形成互文。
符竹轻与天书委
唐代刺史符信半竹半铜,"勿谓符竹轻"表面自谦,实则暗含对岭南开发的政治抱负。当"海隅弊"(指当时岭南獠乱与吏治问题)需要整顿时,玄宗却召其回朝任闲职。诗中"葵藿倾心"用曹植《求通亲亲表》典,与"豺狼反噬"形成强烈反差,折射出朝廷中李林甫势力的崛起。《旧唐书》载其"虽以直道黜,不戚戚婴望",而"心息如灰"四字却泄露了士大夫的挫败感。
循陔与怀安
末章"循陔"出自《诗经·小雅》"循彼南陔,言采其兰",暗合其《感遇》"兰叶春葳蕤"的比兴。在"恩华相继"的官方辞令下,"虑危际"三字埋着伏笔——三年后(736年)他终因谏阻牛仙客入相被彻底罢政。周判官与耿广州的赠答,遂成为盛唐最后一位岭南宰相在政治盛年期的心灵标本,那些关于"神道""明主"的期许,终将化作荆州那轮"天涯共此时"的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