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二十三年春,王昌龄左迁龙标尉,途经巴陵,与张九龄偶遇于洞庭烟波之上。是时九龄罢相南归,青丝已染秋霜,独坐孤舟对楚天暮云,忽闻岸上有人吟《芙蓉楼送辛渐》,其声清越穿空,如寒江独钓之蓑翁。
九龄掀帘相望,见一青衫文士立于荻花深处,眉目间犹带五溪蛮烟之色。此人正是王少伯,手持新作《寒朝》诗卷,墨迹尚含武陵夜露。二人执手相看,忽忆起廿年前曲江宴上同赋"阳春白日风花香"之景,而今相对唯有洞庭波冷、巴陵叶黄。
昌龄袖中出诗笺云:"贾生流寓日,扬子寂寥时",九龄抚掌而叹。此二句非独写长沙傅与草玄亭主人,实乃暗喻自身迁谪之悲。其时李林甫柄国,贤士凋零,九龄见"在物多相背"之句,不觉泪沾衣襟——去岁中书省庭前紫薇,今已零落成泥。
暮色渐浓时,昌龄忽击舷而歌"渔为江上曲",其调乃采撷自武陵蛮女棹歌。九龄应声续"雪作郢中词",暗用宋玉《对楚王问》典故。此时君山黛影浸入冰壶,千里洞庭竟化作郢都白雪,两个逐臣在历史的镜像中,照见了屈原行吟泽畔的孤影。
及至"忽枉兼金讯"句出,但见昌龄从怀中取出一封泥金帖,乃张说当年赠九龄《代书寄吉十一》真迹。泛黄的笺纸上"伐木"二字犹带开元初年杏花香,二人至此抱头痛哭——昔年终南捷径处的少年们,怎料得会有"零落栖迟一杯酒"的今日?
残月升时,昌龄的小舟渐没入君山雾霭中。九龄独对青灯,将新得诗卷与张说遗墨并置案头,墨痕泪渍竟晕染成盛唐星空最后一片璀璨的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