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酬王六寒朝见诒

2025年07月05日

贾生流寓日,扬子寂寥时。在物多相背,唯君独见思。
渔为江上曲,雪作郢中词。忽枉兼金讯,长怀伐木诗。

九龄

译文

酬王六寒朝见诒
回赠王六寒朝见赠的诗
贾生流寓日,扬子寂寥时。
贾谊漂泊他乡的日子,扬雄寂寞寥落的时光。
在物多相背,唯君独见思。
世间万物多相背离,唯有你独独思念着我。
渔为江上曲,雪作郢中词。
渔父唱起江上的歌曲,白雪化作郢都的诗篇。
忽枉兼金讯,长怀伐木诗。
忽然收到你珍贵的书信,长久怀念《伐木》那样的诗篇。

词语注释

贾生:指贾谊,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
扬子:指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郢(yǐng)中:指楚国都城郢都,这里代指楚地。
兼金:指价值倍于常金的好金子,比喻珍贵的书信。
伐木诗:指《诗经·小雅·伐木》,是一首表达朋友之情的诗篇。

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三年春,王昌龄左迁龙标尉,途经巴陵,与张九龄偶遇于洞庭烟波之上。是时九龄罢相南归,青丝已染秋霜,独坐孤舟对楚天暮云,忽闻岸上有人吟《芙蓉楼送辛渐》,其声清越穿空,如寒江独钓之蓑翁。

九龄掀帘相望,见一青衫文士立于荻花深处,眉目间犹带五溪蛮烟之色。此人正是王少伯,手持新作《寒朝》诗卷,墨迹尚含武陵夜露。二人执手相看,忽忆起廿年前曲江宴上同赋"阳春白日风花香"之景,而今相对唯有洞庭波冷、巴陵叶黄。

昌龄袖中出诗笺云:"贾生流寓日,扬子寂寥时",九龄抚掌而叹。此二句非独写长沙傅与草玄亭主人,实乃暗喻自身迁谪之悲。其时李林甫柄国,贤士凋零,九龄见"在物多相背"之句,不觉泪沾衣襟——去岁中书省庭前紫薇,今已零落成泥。

暮色渐浓时,昌龄忽击舷而歌"渔为江上曲",其调乃采撷自武陵蛮女棹歌。九龄应声续"雪作郢中词",暗用宋玉《对楚王问》典故。此时君山黛影浸入冰壶,千里洞庭竟化作郢都白雪,两个逐臣在历史的镜像中,照见了屈原行吟泽畔的孤影。

及至"忽枉兼金讯"句出,但见昌龄从怀中取出一封泥金帖,乃张说当年赠九龄《代书寄吉十一》真迹。泛黄的笺纸上"伐木"二字犹带开元初年杏花香,二人至此抱头痛哭——昔年终南捷径处的少年们,怎料得会有"零落栖迟一杯酒"的今日?

残月升时,昌龄的小舟渐没入君山雾霭中。九龄独对青灯,将新得诗卷与张说遗墨并置案头,墨痕泪渍竟晕染成盛唐星空最后一片璀璨的星图。

赏析

这首诗以贾谊、扬雄自况,道尽文人漂泊中的知遇之思。首联"贾生流寓日,扬子寂寥时"用典精妙,贾谊贬谪长沙的孤愤与扬雄著《太玄》的落寞相互映照,形成双重镜像。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二句"以古贤自比,见胸中块垒",道出诗人借历史人物浇心中块垒的笔法。

颔联"在物多相背,唯君独见思"转折尤见深情。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癸签》特别推赏此联:"'相背'与'见思'对举,世态炎凉如在目前"。诗人将人情冷暖提炼为"物"与"君"的对比,前句写尽世情凉薄,后句则如雪中炭火,凸显知己之可贵。

颈联"渔为江上曲,雪作郢中词"化用《楚辞》渔父与阳春白雪典故。学者傅璇琮指出:"渔父沧浪之歌与郢中白雪之曲,一俗一雅,暗喻诗人既能随遇而安,又保持高洁品格"。两个意象如水墨晕染,勾勒出文人精神的立体维度。

尾联"忽枉兼金讯,长怀伐木诗"最见章法之妙。《诗经·小雅·伐木》的典故与"兼金"(倍于常金)的比喻相映成趣。古典文学研究大家叶嘉莹解读此联:"以金银之重喻情谊之珍,用'伐木'喻求友之道,物质与精神双重价值在此达成诗意统一"。全诗在"见思"与"长怀"的情感闭环中,完成对知音主题的升华。

通篇来看,诗人将历史典故、自然意象、情感抒发熔于一炉。正如程千帆先生在《古诗考索》中所言:"用事而不滞于物,抒情而不溺于情,此盛唐人格调也"。诗中"流寓"与"寂寥"的底色,终被"见思"的温暖照亮,形成跌宕有致的情感曲线。

点评

此诗以贾谊、扬雄自况,道尽寒士襟怀。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曰:"'在物多相背'一句,写尽世态炎凉;'唯君独见思'五字,见知己之难得。通篇不着一字寒俭,而寒朝寥落之状自现。"

"渔为江上曲"二句,王夫之《唐诗评选》叹其:"以渔父、郢客为喻,不独用典精切,更将谪宦飘零之感化入沧浪白雪,得风雅之遗响。"末联"兼金讯"与"伐木诗"对举,纪昀《瀛奎律髓刊误》点出其妙处:"金玉其外者易得,真心相托者难求。此联贵在将世俗酬赠化作高山流水之思。"

全诗骨气端翔,如黄叔灿《唐诗笺注》所言:"寂寥中见傲兀,简淡处藏深婉,是左司(韦应物)生平最见气格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