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染长安城阙时,张九龄独坐高斋,岭南风烟与庙堂霜雪在眉间交织成一道浅痕。开元二十四年秋,这位曾以"海上生明月"惊艳盛唐的曲江公,此刻笔下流出的却是"风物动归思"的怅惘——李林甫的排挤如秋日寒蝉,早已在紫薇省投下浓重阴影。
书案上未干的墨迹映着疏朗星光,砚台边搁着昨日中书省发来的敕牒。自岭南参军至中书侍郎的三十年宦海浮沉,此刻化作"薄宦此中州"的轻叹。案头《贞观政要》翻至《慎所好》篇,令他想起半月前玄宗在兴庆宫赏舞《霓裳》时,自己谏止滥赐锦彩的奏章被留中不发的境况。
窗外终南山色浸在溶溶月色里,"烟林生远愁"五字忽从肺腑涌出。这年秋天,他三度上表请归养韶州,总被玄宗温言慰留。尚书省的铜漏声穿过重重宫墙,与岭南荔枝驿道的马蹄声在梦中重叠——"坐惜芳时歇"的喟叹,原是预见三年后罢相南归的伏笔。
秋风掠过太乙池畔的残荷,卷起案上诗笺。那些"随波适下流"的自嘲,终将在历史长河中逆流而上,成为开元盛世最后的清醒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