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咏水

2025年07月05日

标名资上善,流派表灵长。地图罗四渎,天文载五潢。
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独有蒙园吏,栖偃玩濠梁。

文琮

译文

标名资上善
水以'上善'的美德著称
流派表灵长
它的支流展现着绵延不绝的灵性
地图罗四渎
大地上遍布着四大河流
天文载五潢
天象中记载着五潢星宿
方流涵玉润
笔直流淌的水蕴含着玉的温润
圆折动珠光
蜿蜒曲折处闪动着珍珠般的光泽
独有蒙园吏
唯有那位蒙园的隐者
栖偃玩濠梁
悠然栖息在濠水桥上体味人生

词语注释

四渎(sì dú):古代对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的合称
五潢(wǔ huáng):古代星官名,属毕宿,共五星
蒙园吏(méng yuán lì):指庄子,因其曾任蒙地漆园吏
濠梁(háo liáng):濠水上的桥梁,典出《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

创作背景

水之为物,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咏叹不尽的灵韵所在。此诗作于南朝梁代,正值玄风蔚然、山水诗兴发之际,作者以水喻道,将老庄哲学与自然意象交融,笔墨间流淌着六朝特有的清雅之气。

上善若水的哲思
开篇"标名资上善"直溯《道德经》"上善若水"之典,暗合当时士族崇尚清谈的风尚。梁武帝萧衍笃信道教,建康城中"谈玄析理"成风,诗人以水德喻至高境界,实是对时代精神的呼应。四渎五潢的铺陈,更见《水经注》地理之学的影响,显露出南朝文人"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的创作追求。

珠玉生辉的美学
"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二句,暗藏《淮南子》"水圆折者有珠,方折者有玉"的典故。彼时文坛盛行"永明体",沈约等人倡导"四声八病",诗人以水形变化喻声律之美,方折圆转间似见建康宫廷中"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的创作盛况。水光潋滟处,恰是六朝金粉凝就的审美结晶。

濠梁之乐的寄托
尾句"蒙园吏"用庄子濮水垂钓之典,折射出乱世中的精神避难。梁代虽表面承平,侯景之祸已现端倪,文人多效嵇阮"越名教任自然"。濠梁观鱼的逍遥,实是对《庄子·秋水篇》"鱼乐之辩"的隔空回应,在"栖偃"二字中,可见竹林遗风与当时"朝隐"思潮的巧妙融合。

此篇字面咏水,内里却涌动着玄学思辨与诗艺革新的暗流,恰如建康城外秦淮河水,既倒映着佛寺道观的琉璃瓦,也承载着文人砚池中的墨香。

赏析

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是至善至柔的象征。这篇《咏水》以精炼的笔触勾勒出水之形神,更在哲思层面展现了其深邃意蕴。

开篇"标名资上善,流派表灵长"化用《老子》"上善若水"的典故,将水的物质形态提升至道德境界。正如学者叶嘉莹所言:"水之善利万物而不争,在此被赋予儒家仁者的品格"。四渎五潢的铺陈,则暗合《水经注》中"水德含和,变通在我"的宇宙观,通过地理天象的宏大叙事,展现水贯通天地的灵性。

中段"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二句,堪称炼字典范。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激赏这种"以形体写神韵"的手法:方圆的几何对比中,既见《淮南子》"水方折者有玉,圆折者有珠"的物性智慧,更通过"涵""动"两个动词,使静态的水获得生命律动。这种虚实相生的笔法,恰如宗白华《美学散步》所云:"将物质的清澈与精神的通透合而为一"。

结尾用庄周濠梁之典,看似突兀实则匠心独运。程千帆《古诗考索》指出:"蒙吏嬉游的闲适,恰与上善之水的庄严形成张力"。这种二元对立统一的结构,既呼应了《庄子》"鱼乐之辩"的哲学思辨,又以水为媒介,完成了从道德象征到自由精神的升华。正如宇文所安在《中国文论》中的解读:"水的意象在此成为连接儒家伦理与道家逍遥的渡舟"。

全篇以水为经,以思为纬,在有限的文字中织就无限意蕴。其意象经营既得《文心雕龙》"物色尽而情有余"之妙,情感表达又暗合朱熹"观水有术,必观其澜"的理趣,堪称咏物诗中的神品。

点评

水之为物,至柔至刚,可涵天象,可映人心。此诗以精微之笔,勾勒出水之百态,令人叹为观止。

"标名资上善,流派表灵长",开篇即引老子"上善若水"之典,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曰:"以水喻德,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水之善利万物而不争,于此二句中宛然可见。

中二联"地图罗四渎,天文载五潢。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特别赞赏其空间构建:"四渎五潢,拓其广度;方流圆折,穷其变化。尺幅之间,竟现江河浩荡之势。"尤其"涵玉润""动珠光"六字,王国维《人间词话》谓之:"着一'润'字而水性见,着一'动'字而水态生,此所谓'着一字而境界全出'也。"

末联"独有蒙园吏,栖偃玩濠梁",化用庄周濠梁观鱼之典。朱光潜《诗论》中解析:"由实入虚,自物及人,使自然之水升华为哲学之水。'玩'字尤妙,既得鱼乐之趣,复现观水之闲,物我两忘之境,于此达成。"

此诗章法,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总评云:"前六句如展《水经注》,后二句忽现《南华经》。由形而下升至形而上,非但咏水,实乃咏道。"水之形神兼备,物之理趣交融,可谓得咏物诗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