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相和歌辞·昭君词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处,一曲《昭君词》自盛唐的琵琶弦上跌落,化作青史间永恒的叹息。此诗或为初唐诗人上官仪所作,以"相和歌辞"古调翻新声,将昭君出塞的千年遗恨凝于尺素。细辨诗中风物,可见创作者深谙《汉书·元帝纪》《后汉书·南匈奴传》典故,更得《西京杂记》中"画工弃市"传说之三昧。
"戒途飞万里"起笔便见史家笔法,《汉书》载"呼韩邪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而昭君"请掖庭令求行"的决绝,在此化作回首三秦的缱绻。诗人巧取《上林赋》"荡荡乎八川分流"的长安记忆,与"忽见天山雪"的塞外实景对举,令"还疑上苑春"的错觉顿生凄艳——此中暗合范晔所述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的刹那芳华。
泪湿鲛绡的"玉痕垂泪粉",分明自杜笃《边论》"公主遣妾,罪役未毕"化出;而"罗袂拂胡尘"的细节,恰与《琴操》记载昭君"心思不乐,乃作怨旷思惟歌"遥相呼应。末联"为得胡中曲"暗用石崇《王明君辞》"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的隐喻,将《胡笳十八拍》的悲怆移植于斯,终以"远嫁"二字点破《汉书·匈奴传》"和亲"政策下的个体悲剧。
此诗可贵处,在于褪去《王昭君变文》的传奇色彩,以"天山雪/上苑春"的意象对仗重构历史现场。唐初文人惯以汉喻唐,上官仪此作既承鲍照《王昭君》"既事转蓬远"的比兴传统,又开李白"汉月还从东海出"的盛唐之音,在相和歌辞的旧调里,弹出新的历史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