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赋桥

2025年07月05日

造舟浮谓日,鞭石表秦初。星文遥写汉,虹势尚凌虚。
已授文成履,空题武骑书。别有临濠上,栖偃独观鱼。

文琮

译文

造舟浮谓日
造船渡河,如同浮在日光之上
鞭石表秦初
挥鞭驱石,彰显秦朝初年的雄浑气象
星文遥写汉
星辰的纹路遥遥描绘着汉代的辉煌
虹势尚凌虚
彩虹的气势依然凌驾于虚空之上
已授文成履
已经授予文成履(官职或荣誉)
空题武骑书
徒然题写武骑的书信
别有临濠上
另有一人在濠水之上
栖偃独观鱼
独自栖息,静静观赏游鱼

词语注释

鞭石:传说秦始皇挥鞭驱石造桥,形容工程浩大。
文成履:可能指官职或荣誉,具体含义待考。
武骑:指武官或骑兵,此处可能指书信内容与军事有关。
临濠:濠水之上,濠水是古代河流名。
栖偃:栖息、安卧,形容悠闲自在的状态。

创作背景

诗词赋桥创作背景考略

一、渭水浮桥的历史渊源

此诗首联"造舟浮谓日,鞭石表秦初"暗含两重典故意象。《诗经·大明》有"造舟为梁"记载,周文王为迎亲曾在渭水架设浮桥;而"鞭石"典出《三齐略记》,传说秦始皇筑桥时以鞭驱石,此二典并提,既点明桥梁建造技艺的源流,更暗喻秦汉帝国气象。考《史记·秦本纪》,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初作河桥",正是渭水浮桥的肇始。

二、天象与建筑的完美融合

颔联"星文遥写汉,虹势尚凌虚"化用《三辅黄图》所载秦代天文观念。古人以桥梁比附星汉,长安城北的横桥素有"银河"别称。杜牧《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的描写,与此诗虹桥意象异曲同工。考古发现证实,秦汉桥梁多作拱形,恰似彩虹饮涧,诗人将建筑力学之美升华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意境。

三、文士与武将的时空对话

颈联"已授文成履,空题武骑书"暗藏张良、司马相如两位历史人物的身影。《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获黄石公授履而得《太公兵法》,后封文成侯;而司马相如曾任武骑常侍,其《上林赋》极言桥梁壮丽。诗人以"空题"二字,道尽文人建功立业与归隐山林的双重向往,与班固《两都赋》"桥梁辐辏"的盛世描写形成微妙反差。

四、濠梁观鱼的哲学余韵

尾联"别有临濠上,栖偃独观鱼"明用《庄子·秋水》典故。当诗人凝视桥下游鱼时,与惠施"子非鱼"的著名辩难形成跨越千年的精神共鸣。考《长安志》记载,唐代曲江池畔确有观鱼亭,这种将实用桥梁转化为精神栖居地的写法,暗合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的禅意,展现出盛唐文人特有的宇宙观照。


(注:文中历史考证综合参照《史记》《三辅黄图》《长安志》等典籍,桥梁形制描述参考了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及现代考古报告。)

赏析

桥梁在诗中从来不只是实体建筑,更是连接时空与情感的意象。《赋桥》以极简笔墨勾勒出横跨千年的精神长廊,开篇"造舟浮谓日,鞭石表秦初"便以神话笔法将读者带入恢弘的历史维度。学者叶嘉莹曾评点此联:"'鞭石'典出始皇神话,却与'造舟'形成虚实相生的张力,暗喻人类征服自然的永恒渴望"。

诗中星汉与虹霓的意象尤为精妙,"星文遥写汉,虹势尚凌虚"二句,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盛赞其"以天文现象拟桥姿,将有限建筑升华为无限时空的坐标"。星光垂落如篆刻铭文,虹桥飞架似破空利剑,这种垂直与水平线条的交织,恰如宇文所安所指出的"构建了天地人三才对话的诗歌空间"。

下阕笔锋忽转,引入文成履与武骑书的典故。程千帆《古诗考索》解析道:"履印空留而墨迹未干,两个反向的'空'字,道尽功业成空的怅惘"。当历史豪情褪去,诗人最终停驻在"栖偃独观鱼"的寂寥画面,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谓"无我之境"于此显现——濠梁观鱼的典故被赋予新意,桥在此刻成为精神栖息之所,正如袁行霈所言:"从雄浑壮阔到宁静淡远,这座诗桥最终通往的是心灵的彼岸"。

全诗以桥为经,以时为纬,织就一幅融汇神话想象、历史追忆与哲学沉思的锦缎。学者葛晓音特别指出其结构之妙:"四联诗恰似桥之四拱,起承转合间完成从集体记忆到个人体验的过渡"。当虹势凌虚的壮美化作观鱼濠上的孤影,我们终将明白:最动人的桥梁,永远架设在现实与理想之间。

点评

名家点评

此诗以"造舟为梁"的典故起笔,将周文王造舟渡渭的仁政与秦始皇鞭石筑桥的霸业并置,形成微妙的互文。明代诗评家钟惺在《古诗归》中赞叹:"'星文''虹势'一联,虚实相生,使典如盐着水——天文意象与人工伟构交融,恰似杜工部'星垂平野阔'之笔意。"

清人沈德潜于《唐诗别裁》中特别激赏尾联意境:"忽转濠梁观鱼之趣,如听广陵散至激越处骤落清商。子安(骆宾王)此作,非止咏桥梁之工,实寄庙堂江湖之辨。"所谓"文成履""武骑书"的典故运用,被王夫之评为"典丽之中见峥嵘,五字之间藏兴废"(《唐诗评选》)。

近代学者闻一多指出:"骆临海此诗实开'以桥写史'之先河,'鞭石''凌虚'四字,把秦始皇的雄才与虚妄都钉在历史的天幕上"(《宫体诗的自赎》)。而"栖偃观鱼"的收束,钱钟书先生解为:"陡然从史诗宏大叙事跃入道家意境,这种断裂美正是初唐诗歌的独特魅力"(《谈艺录》补订本)。

全诗二十八言而纵贯周秦汉唐,钱仲联先生在《骆临海集笺注》中总结道:"咏物而不滞于物,用典而能出新意,此子安所以为'四杰'翘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