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时节,衡阳道上的芦花正随风起伏如雪浪,张说勒马驻足,望见孤雁掠过苍茫天际,翅尖似沾染了湘楚的霜色。这位刚经历贬谪夔州的诗人,在开元初年的政治漩涡中,将满腹心事凝成二十字短章。雁足系书的典故在他笔下化作"口衔离别字"的凄美意象,当归草既是中药名,更暗含《三国志》中"吴使寄当归"的典故——当年太史慈收到曹操所赠当归,便知是催归之意。
诗人目送雁影没入云层,忽然惊觉南方的冬天竟比洛阳来得迟些。这"春来迟""寒去早"的时空错位感,恰似他此刻心境:虽身在温润的湘南,灵魂却早乘着《楚辞》中"羽人"的翅膀,飞越千山回到北邙旧居。尾联"将随江树老"五字,与同时期所作《岳州作》的"心与江树远"形成互文,江树年轮里生长的何止是草木,更是逐臣望阙的赤诚。
此诗现存最早的记载见于南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明代杨慎《升庵诗话》特别指出"当归草"三字之妙:"草木入诗,而忠孝出焉"。清人编《全唐诗》时,据张说《张燕公集》考订为开元五年(717年)贬谪途中所作,收信人"吉十一"当是其族弟张吉,时任洛阳县尉。那只衡阳雁承载的,不仅是兄弟私语,更是一个盛世名臣在政治寒冬里的精神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