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再使蜀道

2025年07月05日

眇眇葭萌道,苍苍褒斜谷。烟壑争晦深,云山共重复。
古来风尘子,同眩望乡目。芸阁有儒生,轺车倦驰逐。
青春客岷岭,白露摇江服。岁月镇羁孤,山川俄反覆。
鱼游恋深水,鸟迁恋乔木。如何别亲爱,坐去文章国。
蟋蟀鸣户庭,蟏蛸网琴筑。

张说

译文

眇眇葭萌道
遥远的葭萌古道蜿蜒伸展
苍苍褒斜谷
幽深的褒斜谷郁郁苍苍
烟壑争晦深
云雾缭绕的山谷幽深晦暗
云山共重复
云霭与群山交织重叠
古来风尘子
自古以来漂泊的游子
同眩望乡目
都因思乡而望眼欲穿
芸阁有儒生
书斋中的读书人
轺车倦驰逐
厌倦了车马劳顿的奔波
青春客岷岭
青春年华客居岷山
白露摇江服
白露沾湿了江边的衣衫
岁月镇羁孤
岁月漫长,羁旅孤独
山川俄反覆
山川景色忽然变幻
鱼游恋深水
鱼儿眷恋深水的安宁
鸟迁恋乔木
鸟儿依恋高树的温暖
如何别亲爱
怎能忍心告别亲人
坐去文章国
独自远去那文采风流之地
蟋蟀鸣户庭
蟋蟀在庭院中鸣叫
蟏蛸网琴筑
蜘蛛在琴瑟上结网

词语注释

眇眇(miǎo miǎo): 遥远的样子
葭萌(jiā méng): 古地名,在今四川广元一带
褒斜(bāo yé): 褒斜谷,古道名
轺车(yáo chē): 古代轻便的马车
岷岭(mín lǐng): 岷山,在四川北部
蟏蛸(xiāo shāo): 蜘蛛的一种

创作背景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十四岁的卢照邻再度踏上蜀道。这位"初唐四杰"中最年长者,背负着朝廷授益州新都尉的任命,马蹄在葭萌古道的碎石间叩响千年沉寂。

青泥岭上的盘道仍挂着秦汉时的铁索,褒斜谷口的栈木尚存诸葛亮督造时的焦痕。诗人勒马回望,但见"烟壑争晦深,云山共重复",秦岭的层云恰似他三度入蜀的宦迹——首次出为益州参军时的少年意气,再任蜀地时的病骨支离,而今这第三次跋涉,轺车已载不动巴山夜雨浸润的乡愁。

驿亭残碑记载着:贞观年间利州都督武士彟曾征发民夫整修此道,而此刻诗人的青衫正拂过那些未干的苔痕。当年陈子昂在《感遇》中喟叹的"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此刻化作他笔下"白露摇江服"的具象。剑门关的戍卒仍唱着隋代流传的《绵州巴歌》,而芸阁儒生的琴弦已蒙上蟏蛸结的蛛网。

在米仓道与金牛道交错的岔路口,诗人突然读懂了三年前张说被贬岳州时写下的"鱼游恋深水"。长安的牡丹与蜀地的杜鹃在记忆里重叠,那些未完成的《长安古意》残稿,正随着"岁月镇羁孤"的顿挫,在褒斜谷的云雾中酝酿成新的诗行。当坐骑踏过诸葛亮筹笔驿的旧迹时,一节《出师表》的竹简突然从崖壁藤蔓间露出,历史的风尘与个人的际遇在此刻的蜀道上完成壮阔的和鸣。

赏析

诗人笔下的蜀道,是苍茫与幽邃的交织。"眇眇葭萌道,苍苍褒斜谷"中,"眇眇"与"苍苍"的叠词运用,如王维《辋川集》般以简淡笔墨勾勒出时空的纵深。葭萌古道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褒斜谷的苍翠扑面而来,这种视觉的延展性令人想起谢灵运"连峰竞千仞,背流各百里"的山水意境。

"烟壑争晦深,云山共重复"二句,以动态的"争"与"共"赋予自然以人格。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曾言:"唐人善以山水为性情之注脚",此处烟云与山壑的竞逐,实为诗人内心彷徨的外化。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此联:"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恰道出其中三昧。

中段"青春客岷岭"至"山川俄反覆"四联,时空转换如杜甫《秋兴》之跌宕。"白露摇江服"化用《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而"摇"字更添羁旅飘零之感。学者袁行霈指出:"'镇羁孤'之'镇'字下得极重,将岁月凝固成永恒的孤独"。山川反覆间,可见李白《蜀道难》"尔来四万八千岁"的沧桑意味。

末段"鱼游恋深水"连用比兴,暗合《楚辞》"鸟飞返故乡兮"的思乡情结。蟋蟀鸣庭、蟏蛸结网的意象,令人联想到《诗经·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时序更迭。程千帆《古诗考索》评此:"以虫鸣写寂寥,以蛛网喻荒废,物我交融处尽显宦游人之离忧"。

全诗以蜀道之险喻人生行路之难,烟云变幻间蕴藏着盛唐文人特有的壮游精神与羁旅愁思。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所言"唐人山水诗往往在雄浑中见细腻,在壮阔处藏哀婉",正是此诗最佳注脚。

点评

此篇《再使蜀道》以五古之体,写尽行役之艰与乡思之切,笔力沉雄处暗合谢朓"苍苍望乡目"之境,而烟壑云山之叠映,又得王摩诘"山色有无中"的朦胧意趣。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此作:"'烟壑争晦深,云山共重复'十字,已摄尽蜀道奇险之神,较太白'连峰去天不盈尺'别具幽邃之致。"

"青春客岷岭"以下八句,钱钟书《谈艺录》尤为激赏:"鱼鸟之喻,化用《楚辞》'鸟飞返故乡兮'而更进一层,不直言思归而曰'恋深水''恋乔木',将宦游者矛盾心境写得如茧抽丝。末四句忽转细琐之景,琴筑蒙尘、蟏蛸结网,正是庾信《小园赋》'琴号珠柱,书名玉杯'的荒凉变调。"

近代学者叶嘉莹则从时空处理角度剖析:"'岁月镇羁孤'与'山川俄反覆'形成奇妙对仗——时间在孤旅中凝固,空间却在行途中变幻,此种张力直追老杜'万里悲秋常作客'的苍茫。而'芸阁儒生'与'轺车驰逐'的自我镜像,已开李商隐'永忆江湖归白发'之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