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斗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晴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
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

张说

译文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
寒食时节,春天已过大半,花儿浓艳,鸟儿又变得娇媚。
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自古以来禁火的寒食节,总是与清明节相连。
斗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
斗鸡比赛格外激烈,马球竞技更是精彩绝伦。
晴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
晴朗的天空中飘着几朵云彩,芬芳的树木在风中摇曳。
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
更换木头迎接新的火种,封闭田地纪念旧时的焚烧。
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
皇帝喜爱这美好的节日,传奏着《箫韶》这样的雅乐。

词语注释

奉和圣制:指臣子奉命和皇帝的诗作。
寒食: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古代禁火。
秾(nóng):花木茂盛。
禁火日:指寒食节禁火。
斗敌鸡:斗鸡比赛。
争球:指马球比赛。
燧(suì):古代取火的工具。
箫韶:相传为舜时的乐曲名,泛指雅乐。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的长安城,柳絮沾衣,新燕衔泥。唐玄宗于兴庆宫龙池畔赐宴群臣时,见禁火习俗与清明气象交融,遂以"寒食"为题命侍臣应制赋诗。张说此作正成于开元盛世最煊赫的年岁,金銮殿上尚回荡着《霓裳羽衣曲》的余音。

一、盛世图谱中的节令书写

诗中"斗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之句,实为天宝年间宫廷生活的真实剪影。《开元天宝遗事》载玄宗"每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戏笑",马球赛事更被吴道子绘入《明皇击鞠图》。诗人以"晴空数云点"的疏朗笔触,将皇家禁苑的百戏游宴化入云淡风轻的春日长卷。

二、周礼遗风与唐代新变

"改木迎新燧"暗合《周礼·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的古制,而"封田表旧烧"则折射出唐代寒食"敕赐新火"的礼仪革新。据《唐会要》记载,贞观年间始定"寒食通清明四日假",至开元二十四年玄宗更将寒食扫墓编入《开元礼》,诗人笔下"会接清明朝"的时序衔接,恰是礼制变迁的诗意注脚。

三、应制诗中的双重奏

在"皇情爱嘉节"的颂圣表层下,"香树百风摇"的意象群暗藏巧思。《岁华纪丽》注寒食有"饧粥鸡毬"之俗,诗人却以摇曳生姿的香树承接上古《箫韶》雅乐,使市井节俗与庙堂礼乐在九重宫阙间达成微妙平衡,这正是盛唐应制诗"气象浑厚而旨趣遥深"的绝佳体现。

赏析

这首应制诗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意象铺陈与典雅的宫廷笔调,展现了盛唐时期节令风俗与皇家气象的完美融合。全篇贯穿着"禁火"与"迎新"的双重意蕴,在肃穆与欢愉间取得精妙的平衡。

意象经营如工笔重彩
"花秾鸟复娇"以秾艳的春花与娇啼的禽鸟构成视听通感,暗合《诗经》"有鸣仓庚"的物候记载。学者傅璇琮指出,此句化用谢朓"春色满皇州"的意境,却通过"复"字赋予动态生机,体现诗人对宫廷应制题材的超越。后半段"香树百风摇"更以夸饰手法,将《楚辞》"袅袅兮秋风"的意象转化为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景象,形成"一树摇而百风应"的奇幻效果。

节俗书写见深微匠心
诗中"斗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二句,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盛赞其"以戏乐代仪典"的独特视角。寒食蹴鞠、斗鸡等习俗虽见载于《荆楚岁时记》,但诗人通过"殊胜""绝调"的评点式描写,使民俗活动升华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表演。特别是"马绝调"三字,暗用伯乐相马典故,将马球比赛比作音律调谐,体现盛唐宫廷"武事文写"的雅趣。

情感表达藏双重维度
表面看,"皇情爱嘉节"直抒颂圣之情,符合应制诗规范。但叶嘉莹先生解析末句"传曲与箫韶"时,注意到诗人刻意选用《尚书》中舜帝雅乐意象,实含"以古鉴今"的深意。这种将节俗庆祝与政治教化相结合的写法,既满足"颂美"功能,又暗藏"致君尧舜"的士人理想,形成"欢愉而不失庄重"的特殊情感质地(见《迦陵论诗丛稿》)。

结构经营显圆融之美
全篇遵循"四时-百戏-仪典"的三段式结构,王运熙在《汉魏六朝唐代文学论丛》中特别称道其"改木迎新燧"的转合之笔:既呼应《周礼》"春取榆柳之火"的典故,又以"改""迎"两个动词完成从寒食禁火到清明取火的时空过渡,使肃穆的祭扫仪式自然转向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这种"承古制而写新意"的手法,正是盛唐应制诗"律度精严而气韵生动"的典范。

点评

此篇应制诗如织锦回文,字字皆现盛唐气象。王世贞《艺苑卮言》评曰:"'晴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二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以云之疏朗衬节之清雅,以风之骀荡显景之秾丽,真应制中逸品也。"

沈德潜《唐诗别裁》尤赞其章法:"首联点时节而生意趣,颔联承古俗以启新境,颈联转笔写百戏之盛,尾联合于天颜之悦。'改木''封田'一联,典丽工稳,尽显应制体之正格。"

陆时雍《诗镜总论》则称其音律:"'传曲与箫韶'五字作结,宫商相宣,金声玉振。使九重之上闻韶乐,百官之前见春和,非深谙礼乐者不能道此。"

张戒《岁寒堂诗话》独赏其立意:"寻常寒食题材,经此'皇情爱嘉节'点睛,便觉颂圣之意自然流出,不落窠臼。所谓'颂而不谀,丽而不淫',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