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圣制春日出苑应制(一作瞩目应令,一作明皇诗)

2025年07月05日

禁林艳裔发青阳,春望逍遥出画堂。雨洗亭皋千亩绿,
风吹梅李一园香。鹤飞不去随青管,鱼跃翻来入彩航。
睿赏欢承天保定,遒文更睹日重光。

张说

译文

奉和圣制春日出苑应制(一作瞩目应令,一作明皇诗)
奉和皇帝之命,春日从御苑出游应制诗作(又名《瞩目应令》,或传为唐玄宗所作)
禁林艳裔发青阳
皇宫园林中繁花盛开,春光明媚
春望逍遥出画堂
春色宜人,悠然自得地走出华美的殿堂
雨洗亭皋千亩绿
春雨滋润,亭台水畔千亩草木青翠欲滴
风吹梅李一园香
微风拂过,满园的梅花与李花香气袭人
鹤飞不去随青管
仙鹤盘旋不去,似随着悠扬的笛声起舞
鱼跃翻来入彩航
鱼儿欢跃翻腾,仿佛跳入华丽的御舟之中
睿赏欢承天保定
圣心欢悦,承蒙上天庇佑国家安宁
遒文更睹日重光
雄健的诗篇再现,犹如旭日重现光辉

词语注释

禁林:皇宫中的园林
艳裔:繁盛的花木
青阳:春天的别称
亭皋(tíng gāo):水边的亭台
青管:指笛箫类乐器
彩航:装饰华美的御舟
睿赏:圣明的鉴赏
遒文(qiú wén):雄健有力的文章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年间,长安城的大明宫正值盛世气象。据《旧唐书·玄宗纪》载,开元十六年(728年)春,玄宗于兴庆宫龙池畔举行诗会,诏令群臣奉和御制。此诗或作于彼时,一本题为"瞩目应令",当是应制之作;亦有文献系于玄宗名下,盖因唐人常将帝王与臣工唱和之作混编。

诗中"禁林艳裔发青阳"句,暗合《礼记·月令》"孟春之月,阳气始发"的记载,而"睿赏"二字正应《唐六典》所述"天子游宴必命群臣赋诗"的宫廷传统。考《开元天宝遗事》,玄宗尤爱春日携梨园子弟巡苑,张说、苏颋等文士常随驾,千亩绿畴间时有鹤影徘徊,此恰与"鹤飞不去随青管"形成诗史互证。

"遒文更睹日重光"用《尚书·顾命》典故,既颂天子文教之盛,亦折射开元中期"崇雅黜浮"的文学风尚。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一所录,正可见当时应制诗"气象宏丽,音律精严"的特质,此篇对仗工稳处,犹见初唐七律向盛唐气象过渡的痕迹。

赏析

这首应制诗以春日禁苑为画卷,将皇家气象与自然生机完美融合。开篇"禁林艳裔发青阳"便以拟人手法赋予春阳生命,青阳一词源自《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既点明时令,又暗喻帝王恩泽。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盛赞此联"气象宏阔而不失婉丽"。

诗中意象群构建出多维度的春之图景:"雨洗亭皋"与"风吹梅李"形成视听通感,千亩新绿与满园暗香构成空间张力。清代学者纪昀特别推崇"鹤飞""鱼跃"二句,认为"青管彩航之喻,既合应制之体,复得逍遥之趣"(《瀛奎律髓刊误》)。鹤驻乐管、鱼跃龙舟的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含《诗经·小雅》"鱼跃于渊,鹤鸣于九皋"的祥瑞寓意。

情感表达上呈现双线交织:表层是"睿赏欢承"的君臣同乐,深层则通过"日重光"典故(出自《尚书·顾命》)寄托政治清明的期许。现代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指出:"遒文日光的意象组合,将文学创作与王朝气象提升到天人感应的高度。"全诗最妙处在于把应制诗的程式化要求转化为流动的诗意,如王夫之《唐诗评选》所言:"以金碧山水之笔,写林泉高致之情。"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采用"移步换形"的宫廷游观视角,从禁林到画堂,从雨洗的广袤亭皋到风过的精致梅李,最终收束于"天保定"的颂圣主题,符合《文心雕龙·诠赋》"体国经野,义尚光大"的创作规范。当代唐诗研究专家葛晓音认为,这种"以小景传大境"的写法,正是盛唐应制诗超越六朝同类作品的关键所在。

点评

名家点评: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此诗曰:"'雨洗亭皋千亩绿,风吹梅李一园香'二句,不独绘景工丽,更得春之神韵。以'洗'字写雨之清透,'吹'字状风之殷勤,物色与情思交融,正是盛唐应制诗中难得的天趣。"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云:"'鹤飞'、'鱼跃'一联,化用《诗经》'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典故而自出新意。青管彩航之间,既见宫廷气象,又暗含颂圣之旨,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特别指出:"结句'睿赏''遒文'呼应开篇'禁林''春望',章法严密如织锦。以'日重光'喻圣明,既合应制体例,又避俗套,足见张说(按:此诗作者存疑)作为'燕许大手笔'的修辞功力。"

日本学者前野直彬在《唐诗选译》中赞叹:"此诗将宫廷诗的富丽与山水诗的清新完美结合。'千亩绿'与'一园香'的宏观微观对照,'鹤飞''鱼跃'的动静相宜,构成多重审美层次,宛如一幅金碧青绿的御苑春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