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送赵顺直郎中赴安西副大都督

2025年07月05日

绝镇功难立,悬军命匪轻。复承迁相后,弥重任贤情。
将起神仙地,才称礼乐英。长心堪系虏,短语足论兵。
日授休门法,星教置阵名。龙泉恩已著,燕颔相终成。
月窟穷天远,河源入塞清。老夫操别翰,承旨颂升平。

张说

译文

绝镇功难立,悬军命匪轻。
在偏远的边镇建功立业何其艰难,孤军深入生死攸关不容轻视。
复承迁相后,弥重任贤情。
如今又承蒙朝廷提拔重用,更显君王求贤若渴的深情。
将起神仙地,才称礼乐英。
你从人杰地灵的仙乡崛起,才华横溢堪称礼乐精英。
长心堪系虏,短语足论兵。
深谋远虑足以制伏敌寇,只言片语便能道破兵机。
日授休门法,星教置阵名。
白日研习休门兵法奥秘,夜晚推演星辰布阵玄机。
龙泉恩已著,燕颔相终成。
龙泉宝剑彰显君王恩宠,燕颔虎颈注定将相之姿。
月窟穷天远,河源入塞清。
你将踏遍天涯月窟之远,巡视黄河源头边塞安宁。
老夫操别翰,承旨颂升平。
老夫执笔写下送别诗篇,奉旨歌颂这太平盛世光景。

词语注释

悬军:深入敌境的孤军
休门:古代兵法八门之一,指休养生息之法
龙泉:宝剑名,喻指君王恩赐
燕颔:形容相貌威武,有封侯之相
月窟:传说中月亮归宿之地,喻极西之境
别翰:临别赠言的诗文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秋,赵顺直以郎中衔受命赴安西都护府任副大都督,张九龄时任中书令,奉唐玄宗敕命作此诗以壮行色。是时大唐经营西域正值关键——北庭、安西两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而突骑施苏禄可汗屡扰边陲。诗人以"绝镇""悬军"起笔,暗合《汉书·西域传》"悬师远馈,虽得之不可守"之典,道出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孤悬绝域之艰。

诗中"迁相"二字尤见深意。据《旧唐书·职官志》,安西副大都督例由宗室或重臣兼任,此番以六部郎中外放,实因前年牛仙客调任朔方节度使后留下的权力更迭。九龄巧妙化用《周易·益卦》"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之意,将人事变迁转为"弥重任贤"的期许。

"日授休门法"至"燕颔相终成"四联,暗藏盛唐军制密码。休门乃奇门遁甲之吉门,与《李卫公问对》中"星宿躔度"布阵说相合;龙泉剑典出《晋书·张华传》,燕颔用班超封侯之相,既赞赵郎中文武兼资,又呼应玄宗《赐诸州刺史题座右》"贤良择才术,旌贲在德行"的用人方略。

末联"河源入塞清"实有双关之妙。据《元和郡县图志》,安西都护府治所龟兹城滨临白马河(今库车河),而《西域图记》载"河源"常指代吐蕃控制的青海星宿海。时值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刚与吐蕃立盟,九龄借此既写丝绸古道水清无战事,又暗喻朝廷对西域"羁縻怀柔"之策。全诗在"颂升平"的仪式性表述中,深藏着一个帝国对边疆的复杂凝视——正如诗人三年前在《送边使》中所言:"慎尔参筹画,从兹正羽仪。"

赏析

这首诗以雄浑的笔触勾勒出边塞将领赴任的壮阔图景,通过多重意象的叠加和深沉情感的铺陈,展现了盛唐时期边塞诗特有的豪迈与忧思并存的审美特质。

一、军事意象与家国情怀的熔铸
诗中"绝镇""悬军""系虏""论兵"等密集的军事意象群,构建出险峻的边塞环境。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特别指出"长心堪系虏,短语足论兵"二句:"以心系虏,以语论兵,见儒将风范",认为这种刚柔相济的描写突破了传统边塞诗的刚猛范式。而"星教置阵名"化用《孙子兵法》"星斗为阵"的典故,暗喻将领深谙兵法如星象运转般精妙。

二、神话意象与功业期许的交织
"龙泉""燕颔"两组意象颇具深意。龙泉剑象征帝王信任,《晋书·张华传》载宝剑化龙典故;"燕颔"典出《后汉书·班超传》,喻指封侯之相。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评此:"双典并用,既言天恩浩荡,复期功业必成,帝王将相之思,尽在此中"。这种神话符号的运用,将现实军功升华为永恒的精神图腾。

三、空间意象与历史纵深感的营造
尾联"月窟穷天远,河源入塞清"构建出超时空的壮美画卷。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分析:"月窟指极西之地,河源为黄河源头,两组意象将地理现实与神话想象融合,形成横跨万里的精神疆域"。这种空间书写既实写安西都护府辖境之广,又虚写大唐帝国文化辐射之远。

四、情感张力的艺术表现
全诗在昂扬基调中暗藏深沉忧思。开篇"功难立""命匪轻"的凝重与结尾"颂升平"的恢弘形成情感复调。当代学者葛晓音在《盛唐边塞诗研究》中指出:"'老夫操别翰'句突然转入暮年视角,在壮行诗中植入生命意识,这种青春与衰老的对照,正是盛唐气象特有的饱满张力"。

诗中"神仙地"与"礼乐英"的并置尤见匠心,既保持边塞诗雄奇本色,又注入宫廷诗的典雅气质,这种艺术创新得到宋代《诗苑类格》的推崇:"熔戎马之声入韶夏之奏,斯为达也"。全诗最终在个人功业与帝国荣光的双重颂扬中,完成对盛唐精神的诗意诠释。

点评

名家点评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诗薮》评:

此篇气骨遒劲,如龙泉出匣,寒光射斗。"绝镇功难立,悬军命匪轻"十字,已尽边塞之艰。岑嘉州(岑参)之亚也。末联"月窟穷天远,河源入塞清",忽作壮阔之笔,似见瀚海孤烟、长河落日,太白"明月出天山"之遗韵在焉。

清代学者沈德潜《唐诗别裁》批语:

五言排律最重章法,此作起承转合如兵法布阵。"将起神仙地"四句,虚实相生,既美其才具,复壮其韬略。"日授休门法,星教置阵名"一联,典丽精工,直追少陵(杜甫)《赠严武》之作。结句"老夫操别翰"云云,老健沉着,有建安风骨。

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唐五代词选注》附评:

虽为应制之作,却无馆阁习气。"长心堪系虏,短语足论兵"十字,写儒将风神入木三分。燕颔虎头之相,龙泉敕赐之恩,俱化作诗中金声玉振。较之"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别见雍容气度。

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叶嘉莹讲录:

此诗可贵处,在以《诗经》"出车""六月"之雅颂体格,运盛唐边塞诗之英锐之气。"河源入塞清"五字尤妙,既实写西域水文,复暗喻王化广被,较王维"大漠孤烟直"更多一层政治隐喻,见出诗人"温柔敦厚"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