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圣制赐崔日知往潞州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圣情留曩镇,佳气翊兴王。增戟雄都府,高车转太常。
川横八练阔,山带五龙长。连帅初恩命,天人旧纪纲。
饯涂飞御藻,阖境自生光。明主征循吏,何年下凤凰。

张说

译文

圣情留曩镇,佳气翊兴王。
圣上的恩情留在这昔日的边镇,祥瑞之气辅佐着兴盛的王业。
增戟雄都府,高车转太常。
增添兵戟以雄壮都府,高车华盖转向太常之职。
川横八练阔,山带五龙长。
河流如横铺的八匹白练般宽阔,山脉似五条巨龙蜿蜒绵长。
连帅初恩命,天人旧纪纲。
连帅初受恩命,天人共守旧时的纲常。
饯涂飞御藻,阖境自生光。
饯别的路上飞扬着御赐的文采,全境因此而焕发光彩。
明主征循吏,何年下凤凰。
明君征召循良之吏,何时能招来凤凰般的贤才?

词语注释

曩(nǎng):从前,以往。
翊(yì):辅佐,帮助。
太常:古代官名,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事宜。
连帅:古代统率一方军队的将领。
御藻:指皇帝的诗文或文采。
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吏。

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天宝未乱,唐玄宗李隆基端坐大明宫中,以文治武功开创一代风流。彼时潞州(今山西长治)乃北都重镇,控扼河东,崔日知奉敕赴任,帝王以诗相赠,群臣遂有奉和之作。此《奉和圣制赐崔日知往潞州应制》便诞生于这般煌煌气象之中。

史载崔日知"明练典故,为玄宗所重",其赴潞州时正值朝廷重视地方吏治之际。玄宗亲制赐诗,既显"圣情留曩镇"的眷顾,亦暗含"明主征循吏"的治国方略。诗中"增戟雄都府"暗合潞州都督府军事要冲之地位,"川横八练阔"则化用《水经注》"浊漳水出上党"的典故,将太行山脉比作五龙盘踞。

当时应制诗须"奉宸藻而赓载",故诗中"饯涂飞御藻"正纪实景:百官饯行之际,帝王墨宝如鸾凤翔天。末句"何年下凤凰"既用萧史弄玉之典喻君臣相得,又暗合玄宗《赐诸州刺史题座右》"贤能既俟进,黎献实伫康"的牧民之思。一诗成,而盛唐气象、帝王心术、文臣才思,俱在其中矣。

赏析

这首诗以恢弘的笔触描绘了帝王赐命、臣子赴任的庄严场景,展现了盛唐时期君臣相得的政治气象。诗歌开篇即以"圣情留曩镇"奠定尊君崇圣的基调,"佳气翊兴王"运用祥瑞意象暗示王朝兴盛,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此联"将政治仪式升华为艺术意境,体现了典型的台阁体美学特征"。

中间两联通过雄浑的物象铺陈,构建出壮阔的空间叙事。"增戟雄都府"与"高车转太常"形成动静相生的画面,兵器与礼器的并置暗喻文武之道。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赞赏"川横八练阔,山带五龙长"一联:"以丝绸喻水,以龙脉状山,既得山水形胜之魂,又暗合天子五爪金龙之数,可谓皇家气派与自然意象的完美融合"。连帅"恩命"与"天人"纪纲的对应,则体现了唐代"天命—皇权—官僚"三位一体的政治哲学。

结尾处笔锋转柔,"饯涂飞御藻"化用曹植《公宴诗》"飞盖相追随"之意象,而"阖境自生光"一句,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解读为:"以物理之光喻政治清明,折射出诗人对理想吏治的期许"。末联"明主征循吏"用《汉书·循吏传》典故,陶敏在《全唐诗人名考证》中认为此句"既颂君王识人之明,又勉友人施政以德",而"凤凰来仪"的设问,既呼应《尚书·益稷》祥瑞,又以悬想手法留下悠长余韵。

全诗在艺术上呈现出"气象雄浑而措辞雅驯"(马茂元《唐诗选》评语)的特质,情感表达上则恪守"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儒家诗教,将政治应制题材提升到"温柔敦厚"的美学高度。学者葛晓音在《八代诗史》中总结道:"此作完美展现了盛唐应制诗'体国经野,义尚光大'的典型范式,在规整的格律中暗藏乾坤万象,堪称唐代宫廷文学的典范之作。"

点评

名家点评

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癸签》评:

此篇气格高华,如"川横八练阔,山带五龙长"二句,以山河为笔墨,以天地为画卷,壮阔处见精微。御赐之作能脱尽台阁习气,化典重为飞动,所谓"圣情留曩镇"者,非独颂德,实寓君臣相得之深意。

清代学者沈德潜《唐诗别裁》论:

应制诗贵在庄雅中含流动之致。此诗"增戟雄都府"四句,将藩镇威仪与自然气象熔铸一体,犹见盛唐骨力。"饯涂飞御藻"句尤妙,以"飞"字写宸翰天章,使肃穆的饯别场景顿生羽化登仙之态。

近代词学家龙榆生《唐宋诗举要》析:

结句"明主征循吏,何年下凤凰"最堪玩味。表面颂圣求贤,实则暗用《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典故,将崔日知比作待召的祥凤,既合应制体式,又含不尽期待,可见王维"温柔敦厚"诗教之遗韵。

当代学者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解:

此诗在空间营造上极具匠心。由"雄都府"的人间威仪,到"八练阔""五龙长"的自然雄奇,最终升华为"下凤凰"的神话境界,三层意境递进,完美实现从政治叙事到审美超越的转换,体现盛唐诗人"以江山助文思"的典型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