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盛世,乾坤朗朗。玄宗皇帝励精图治,欲使海内户口井然,百姓安居乐业。宇文融,一代能臣,奉圣命安辑流民,整顿户籍。朝廷上下,皆瞩目于此番壮举。
是时,张说执掌文坛,奉和圣制,作此诗以壮行色。诗中"至德临天下,劳情遍九围"二句,既颂天子仁德广被,又暗含安辑户口之艰辛。"念兹人去本,蓬转将何依"道尽流民失所之悲,而"外避征戍数,内伤亲党稀"则直指当时租庸调制崩坏、百姓逃亡之社会积弊。
"柏台简行李,兰殿锡朝衣"一联,以御史台(柏台)之肃穆与宫殿(兰殿)之华贵相对,彰显朝廷对此事之重视。末句"怍非夔龙佐,徒歌鸿雁飞",诗人自谦无夔、龙之才,只能以诗文记此盛事,恰似鸿雁传书,将天子德音播于四方。
此诗作于开元九年(721年)宇文融首任劝农使之际,正值唐朝户口逃散问题日益严重之时。张说以宰相之尊,借奉和之制,既完成应制诗的礼仪功能,又以"嗟不逢明盛,胡能照隐微"之句,含蓄表达对朝廷政策的期许,实为盛唐应制诗中兼具政治深意与艺术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