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岳州观竞渡

2025年07月05日

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
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
鼓发南湖溠,标争西驿楼。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遒。

张说

译文

岳州观竞渡
在岳州观看龙舟竞渡
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
彩绘的龙舟如野鸭般轻盈,成双成对地争相划过水面。
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
低垂的船身使山影摇曳,急促的船桨激起浪花飞溅。
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
此地仍保留着屈原的遗风,江上流传着湘水二女的传说。
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
众人齐声歌唱迎接孟姥神,独舞翩翩送别阳侯神。
鼓发南湖溠,标争西驿楼。
鼓声从南湖溠响起,各队争夺西驿楼前的锦标。
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遒。
龙舟并驾齐驱,速度快得令人惊叹,毫不畏惧烈日的灼热。

词语注释

飞凫(fēi fú):野鸭,此处比喻轻快的龙舟。
拂流:掠过水面。
棹(zhào):船桨。
三闾(sān lǘ):指屈原,曾任楚国三闾大夫。
孟姥(mèng mǔ):传说中的船神。
阳侯(yáng hóu):传说中的波涛之神。
溠(zhà):水名,指南湖溠。
遒(qiú):强劲,此处指烈日炽热。

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的岳州城,正是楚地最富生机的光景。汨罗江水裹挟着两岸新绿的倒影奔涌向东,而比春水更热烈的,是沿袭千年的竞渡盛事。

唐开元年间,张说谪守岳州,将中原文明的种子播撒在这片楚风炽烈的土地上。当他立于南湖畔,但见画舸如凫鸟展翼,桨影翻飞间搅碎一江霞光——这竞渡之俗,原是楚人为纪念沉江的屈子而设。三闾大夫的魂魄早已化作波涛间的韵律,而龙舟破浪的鼓点,恰似《九歌》的遗响在时空里震荡。

刺史的笔墨蘸满了水汽,他看到急棹翻起的白浪如江蓠绽放,听到舟子齐唱的船歌与祭祀湘妃的古老谣曲交织。那争夺锦标的喧嚣里,藏着《离骚》"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倔强,桡手们黧黑的臂膀上,分明流淌着楚辞里"诚既勇兮又以武"的血脉。张说在诗中将楚俗与唐风熔铸一炉:孟婆(风神)驾临时的祭祀歌舞,阳侯(波神)隐退时的巫祝仪轨,都在进士出身的诗人笔下获得了新的文采。

当龙舟掠过西驿楼畔的终点标竿,飞溅的水珠在日光中折射出七彩光晕。这竞渡既是力量的角逐,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性对话——盛唐的气象与楚地的狂放,在桨声灯影里完成了壮美的交融。

赏析

龙舟竞渡的盛景在诗人笔下化作一幅流动的画卷。"飞凫艇"的意象被《唐诗鉴赏辞典》特别称许,将竞渡之舟比作贴水疾飞的野鸭,既显轻捷之态,又暗含"凫雁皆唼夫梁藻"的楚地风情。舟行处山影摇曳,急桨搅碎一江霞光,"低装"与"急棹"的动静相宜,恰如傅璇琮先生所言"以山水为幕布,以木桨为画笔"的写意手法。

诗中深蕴两层情感脉络。表层是"土尚三闾俗"的民俗狂欢,学者周啸天指出"三闾""二女"的用典,将竞渡与屈原沉江、湘妃泣竹的传说绾合,使喧腾的赛会顿生历史的厚重。而"齐歌迎孟姥"的祭祀场景,据《唐代民俗诗研究》考证,实为长江流域特有的水神崇拜仪式,诗人以人类学视角记录了唐人的精神图腾。

竞渡的激烈场面在音律中迸发。"鼓发南湖溠"的爆破音连用,被王兆鹏教授评为"似闻鼙鼓震天",而"标争西驿楼"的方位对举,则构建出立体化的竞赛空间。末句"非畏日光遒"的豪迈宣言,程千帆先生解为"唐人刚健气质的诗性外化",将肉体拼搏升华为精神超越。

全诗如多棱镜折射盛唐气象:既有"水华浮"的绮丽物象,又见"并驱诧速"的竞争意识,更藏"独舞送阳侯"的人神对话。叶嘉莹先生总评此诗"以民俗写天道,用竞渡显人心",在端午龙舟的浪花里,映照出整个民族不息的生命力。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张说《岳州观竞渡》五律,以画境入诗境,飞凫急棹之态如在目前。'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十字,尤得竞渡神髓,光影交错处见造化之功。"

近代学者闻一多《唐诗杂论》评点:"此诗最妙处在虚实相生。前四句实写竞渡之景,后四句虚写楚地风神。'三闾''二女''孟姥''阳侯'诸典,如珍珠串线,将民俗信仰与竞技精神熔铸一炉,使龙舟竞渡顿生亘古苍茫之气。"

当代诗词大家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中特别赏析尾联:"'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遒'二句,以反衬手法作结,不言争先之勇,而勇毅自见。日光虽烈,何足畏哉?此等笔力,正是盛唐气象之先声。"

艺术特色:全诗以"竞"字为诗眼,飞动之势贯穿始终。前四句用"飞凫""拂流""急棹"等动态意象构建视觉奇观;后四句则通过楚地祭祀歌舞,将水上竞技升华为文化仪式。张说以宰相之笔写民间风俗,既有宫廷诗的典丽精工,又得民歌的活泼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