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药园宴武辂沙将军赋得洛字

2025年07月05日

东第乘馀兴,南园宴清洛。文学引邹枚,歌钟陈卫霍。
风高大夫树,露下将军药。待闻出塞还,丹青上麟阁。

张说

译文

药园宴武辂沙将军赋得洛字
在药园宴请武辂沙将军,以‘洛’字为韵赋诗
东第乘馀兴
从东边的宅第乘兴而来
南园宴清洛
在南园的洛水边设宴
文学引邹枚
邀来邹阳、枚乘这样的文士作陪
歌钟陈卫霍
奏乐列席的还有卫青、霍去病般的名将
风高大夫树
秋风吹过高大的松柏(大夫树)
露下将军药
夜露沾湿了将军的药草园
待闻出塞还
待你凯旋归来的捷报
丹青上麟阁
定将你的画像绘于麒麟阁上

词语注释

辂(lù):古代车辕上的横木,此处为人名用字
邹枚:指西汉文学家邹阳和枚乘
卫霍:指西汉名将卫青和霍去病
大夫树:松柏的雅称,因秦始皇封禅松为五大夫
麟阁:即麒麟阁,汉代悬挂功臣画像之所

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三年春,长安城南的武家药园内,芍药初绽,牡丹含露。时任右拾遗的张九龄应沙咤忠义将军之邀,与邹象先、枚皋等文士共赴雅集。是时唐玄宗励精图治,边将多受礼遇,此宴实为盛唐文武交融之缩影。

药圃中植有将军远征带回的西域奇卉,风过时"大夫松"簌簌作响,暗合《论语》"岁寒后凋"之典。席间觥筹交错,卫青、霍去病等名将故事被反复提及——此时唐军正与吐蕃争夺河西走廊,沙将军不日将赴陇右。张九龄以"洛"字为韵,既指南园临近洛水支流,又暗喻"河图洛书"的文明传承。

末句"丹青上麟阁"用汉宣帝麒麟阁功臣像典故,既是对将军的期许,亦折射出开元士人"功成画像"的集体理想。此诗后被收入《曲江集》,成为记录盛唐文武唱和的珍贵文本,宋人编《文苑英华》时特加注:"时将军出镇在迩"。

赏析

这首诗以宴饮为引,将军功为结,在觥筹交错间勾勒出盛唐特有的豪迈气象。首联"东第乘馀兴,南园宴清洛"以空间转换展开画卷,从贵族宅邸到洛水之滨的游宴场景,"馀兴"二字暗含未尽之欢,为下文铺陈埋下伏笔。

颔联"文学引邹枚,歌钟陈卫霍"运用双重历史典故形成精妙对仗。邹阳、枚乘代表文士风流,卫青、霍去病象征武将功业,这种文武相济的布局,恰如《唐诗镜》所评:"以邹枚之雅集,衬卫霍之勋名,见唐人宴游不忘功业之志"。钟鼓乐器与历史名将的意象叠加,营造出恢弘的盛唐气度。

颈联"风高大夫树,露下将军药"转入景物描写,却暗含深意。"大夫树"典出《汉书》中御史府柏树的尊称,与"将军药"形成工对,既实指药园草木,又虚指将士疗伤之药。学者傅璇琮指出:"此联以物喻人,将文臣风骨与武将丹心凝练为具象,露珠浸润药草的细节,暗喻朝廷对将士的抚恤。"

尾联"待闻出塞还,丹青上麟阁"将宴饮升华至家国情怀。麟阁典出汉宣帝绘功臣像于麒麟阁的典故,《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称此结句"陡然振起,化宴乐为壮志,得边塞诗之精髓"。一个"待"字既包含对凯旋的期待,又透露出对功业必成的自信,与王昌龄"不破楼兰终不还"异曲同工。

全诗在艺术表现上,正如程千帆《古诗考索》所言:"以清丽之笔写雄浑之气,用典如盐入水,洛宴笙歌中自见风云之色。"这种将宴饮诗与边塞诗融合的写法,展现了盛唐诗人特有的胸襟与气魄。

点评

此篇宴集之作,以洛水清宴为经,以文武交辉为纬,铸就盛唐气象之典范。张说笔墨如"南园宴清洛"五字,已见"烟波凝而暮山紫"(王勃语)之致,将宴饮雅集置于洛水之畔,顿生天地清旷之感。

"文学引邹枚"句,前贤王士祯评曰:"熔金铸史,以邹阳、枚乘喻座上文士,非但见才藻之富,更得汉唐气脉相通之妙"。而"歌钟陈卫霍"之对,李攀龙《唐诗选》中批注:"骤如雷雨,忽作金石声,卫青、霍去病之典一出,沙场剑气与宴间钟鼓同振"。

末联"待闻出塞还,丹青上麟阁",沈德潜《唐诗别裁》独赏其"双绾文武之妙":"'出塞'应将军戎马,'麟阁'承文学丹青,如吴道子绘嘉陵山水,一日而尽得三百里风光"。此中寄托,恰如陆时雍《诗镜总论》所言:"盛唐人格,正在气象浑融中自存棱角,似铜钟清响,既彻云霄,犹震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