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寒灰飞玉琯,汤井驻金舆。既得方明相,还寻大隗居。
悬泉珠贯下,列帐锦屏舒。骑远林逾密,笳繁谷自虚。
门旗堑复磴,殿幕裹通渠。舞凤迎公主,雕龙赋婕妤。
地幽天赏洽,酒乐御筵初。菲才叨侍从,连藻愧应徐。

张说

译文

寒灰飞玉琯,汤井驻金舆
寒冷的灰烬从玉管中飞出,温泉旁停驻着天子的车驾。
既得方明相,还寻大隗居
既然得到了贤明的宰相辅佐,又去寻找隐士大隗的居所。
悬泉珠贯下,列帐锦屏舒
瀑布如珍珠串联般倾泻而下,帐篷排列如锦绣屏风舒展。
骑远林逾密,笳繁谷自虚
骑队远去,山林更加幽深;胡笳声声,山谷显得空寂。
门旗堑复磴,殿幕裹通渠
门前的旗帜插在壕沟和台阶上,殿帐环绕着通行的沟渠。
舞凤迎公主,雕龙赋婕妤
凤凰起舞迎接公主,雕龙文章献给婕妤。
地幽天赏洽,酒乐御筵初
地处幽静,天子赏赐融洽;美酒助兴,御宴刚刚开始。
菲才叨侍从,连藻愧应徐
我才疏学浅却忝列侍从,连篇诗文惭愧不如应徐。

词语注释

扈从(hù cóng):随从,侍从。
玉琯(yù guǎn):玉制的管乐器。
金舆(jīn yú):天子的车驾。
大隗(dà wěi):传说中的隐士。
婕妤(jié yú):古代女官名,帝王妃嫔的称号。
叨(tāo):谦辞,表示承受。
藻(zǎo):辞藻,诗文。

创作背景

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创作背景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冬,长安城外的终南山麓薄雪初覆,韦嗣立的山庄迎来了一场盛事。这座被后人称为"逍遥公别业"的园林,因主人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的显赫身份,更因中宗皇帝罕见的临幸而载入史册。当日仪仗如云,金舆驻于温泉汤井之畔,文士们奉命应制的笔墨,在凛冽空气中凝结成珠玉般的诗行。

时任修文馆直学士的张说,正身处这场皇家游宴的中心。作为"方明相"(典出《庄子·徐无鬼》,喻贤能辅佐之臣),他追随圣驾寻访"大隗居"(黄帝访道典故),目睹悬泉如珠帘垂落,锦帐似屏风舒展。远处密林间骑兵隐现,笳声在空谷回荡,皇家的朱红旗帜蜿蜒于山径,殿帐的丝绸帷幕倒映着渠水——这些富丽中见野趣的景致,皆化作诗中"舞凤迎公主,雕龙赋婕妤"的盛世图景。

这场雅集背后,藏着中宗朝特殊的政治文化生态。皇帝效仿祖父太宗开设文学馆,常率群臣游幸权贵山庄。韦嗣立作为武周至中宗朝两度拜相的重臣,其山庄之会实为彰显"君臣同乐"的政治表演。张说末联"菲才叨侍从,连藻愧应徐"的自谦,暗合应制诗"颂圣而含规"的传统,将个人才思巧妙织入皇家锦缎般的叙事中。

千年后重读此诗,仍能想见那个冬日:温泉的热气氤氲着墨香,婕妤的璎珞与文士的笔锋一同闪耀,终南山的幽静与宫廷的华美,在格律精严的二十行诗句里达成微妙的平衡。

赏析

诗人以"寒灰飞玉琯"开篇,通过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营造出皇家仪仗的恢弘气象。玉琯中飞出的寒灰,既暗示节令的萧瑟,又暗含礼乐文化的庄重,这种"以冷写热"的手法被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评为"初唐应制诗中少见的精妙笔法"。

"悬泉珠贯下,列帐锦屏舒"二句,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指出其空间构建的匠心:"自上而下的珠帘悬瀑与横向铺展的锦帐形成十字构图,将二维平面转化为三维意境"。飞瀑的动感与锦帐的静美相映成趣,暗喻皇权既具雷霆之势,又有怀柔之德。

诗中情感表达颇具层次。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分析道:"'骑远林逾密,笳繁谷自虚'看似描写卫队阵仗,实则以听觉通感(笳声空谷)与视觉张力(密林疏阔)的辩证,展现诗人对盛世气象的微妙感受"。这种"密中有疏"的笔法,透露出诗人在歌功颂德时仍保持着艺术家的清醒。

尾联"菲才叨侍从,连藻愧应徐"的谦辞,葛晓音在《八代诗史》中解读为:"初唐宫廷诗人特有的双重表达——表面自谦才薄,实则暗含'以文采跻身侍从'的自矜"。这种矛盾心理恰反映了当时文人在政治与艺术间的微妙平衡。

全诗最动人的意象当属"舞凤迎公主,雕龙赋婕妤"。傅璇琮在《唐代科举与文学》中赞叹:"将宫廷女性的优雅与神话意象熔铸,使政治仪式获得神话学的崇高维度"。凤凰起舞的柔美与龙纹雕镂的刚健,构成大唐盛世刚柔并济的文化气质。

点评

此篇应制诗如"织锦列绣,雕缋满眼",沈佺期以扈从之臣的视角,将韦氏山庄的皇家游幸写得气象万千。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盛赞:"'悬泉珠贯下,列帐锦屏舒'二句,状物如在目前,得应制体之正格"。

"寒灰飞玉琯"起笔便见巧思,清代纪晓岚批点《瀛奎律髓》时特别指出:"以律诗作法入应制,'飞'字'驻'字俱有腾挪之势"。诗中"骑远林逾密,笳繁谷自虚"一联,王夫之《唐诗评选》谓之:"以空灵之笔写实景,山谷回声与仪仗笳鼓交织,深得虚实相生之妙"。

末联"菲才叨侍从,连藻愧应徐"尤见匠心。南宋周弼《三体唐诗》评曰:"结句自谦中暗含才思,以应玚、徐干自比,既合侍从身份,又见文士风骨"。明代高棅《唐诗品汇》更将全篇列为"应制上品",称其"金舆玉琯之华不掩清雅,锦屏珠泉之丽兼具性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