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韦谯公挽歌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五瑞分王国,双珠映后家。文飞书上凤,武结笥中蛇。
出豫荣前马,回鸾丧后车。衮衣将锡命,泉路有光华。
国骋双骐骥,庭仪两凤凰。将星连相位,玉树伴金乡。
歌舞侯家艳,轩裘戚里光。安知杜陵下,碑版已相望。

张说

译文

五瑞分王国,双珠映后家
五种祥瑞分赐诸侯国,两颗明珠辉映皇后家
文飞书上凤,武结笥中蛇
文采如凤凰飞上书卷,武艺似灵蛇盘结箭囊
出豫荣前马,回鸾丧后车
巡游时骏马荣耀在前,归丧时鸾驾哀伤在后
衮衣将锡命,泉路有光华
华贵朝服将受新封赏,黄泉路上仍见荣光
国骋双骐骥,庭仪两凤凰
国家驰骋两匹千里马,朝堂站立两只金凤凰
将星连相位,玉树伴金乡
将星光芒连接宰相座,玉树风姿辉映金玉堂
歌舞侯家艳,轩裘戚里光
侯门歌舞多么艳丽,贵戚车裘何等风光
安知杜陵下,碑版已相望
怎知杜陵墓园之中,碑石已林立相望

词语注释

笥(sì):古代盛放弓箭的器具
衮衣(gǔn yī):古代帝王或三公穿的礼服
锡命(xī mìng):赐予任命
骐骥(qí jì):千里马
轩裘(xuān qiú):华贵的车马衣裘

创作背景

暮春的长安城,柳絮纷飞如雪,朱雀大街两侧的槐树新叶初绽。正是在这大唐开元盛世的某个清晨,诗人郑愔提笔写下了《韦谯公挽歌二首》。这位曾在武周朝与唐中宗时期两度拜相的韦安石,谥号"谯公",其葬礼的哀荣透过诗行折射出盛唐贵族政治的斑斓光影。

"五瑞分王国"四句,以《周礼》"以玉作六瑞"的典故开篇。史载韦安石在景龙三年(709年)获赐"金鱼袋、紫罗袍",诗中"双珠"暗喻其与太平公主的姻亲关系。那"笥中蛇"的意象尤为精妙,《新唐书》记载韦安石任御史大夫时"发奸擿伏如神",恰似汉朝孙叔敖斩两头蛇的典故,暗喻其刚正不阿的治政之风。

"出豫荣前马"一联,将《诗经·鲁颂》"龙旂承祀"的仪仗与《后汉书·舆服志》记载的"安车驷马"制度熔铸其中。开元二年(714年)的葬礼上,玄宗遣使持节吊祭,那"回鸾"的羽葆鼓吹与"衮衣"上的十二章纹,在郑愔笔下化作"泉路光华"的谶语。史官未曾记载的是,当时送葬队伍中确有西域进贡的汗血马,这便解开了"双骐骥"的隐喻。

末联"杜陵碑版"的意象,在《长安志》中找到注脚:韦氏家族茔域"在杜陵原,碑碣相望"。那"歌舞侯家艳"的描写,恰与《朝野佥载》记载韦安石子韦陟"每宴宾客,厨中饮食香错"的奢华相印证。诗人以金乡县主与韦氏联姻的史实,将"玉树金乡"的典故编织得虚实相生,让挽歌在哀思之外,更成为一幅盛唐贵族政治的浮世绘。

赏析

这组挽歌以典雅工丽的语言,构建出双重情感空间。首章"五瑞分王国"以祥瑞意象开篇,"双珠"暗喻韦氏家族如隋侯珠般珍贵,吴汝煜在《唐代挽歌诗选》中指出:"'文飞''武结'二句,以书凤、笥蛇的意象浓缩了逝者文武双全的平生,形成动态的视觉奇观"。

次章"国骋双骐骥"延续宫廷意象群,程千帆《古诗考索》特别激赏"将星连相位"的构思:"将星喻武略,相位指文治,玉树金乡的并置既显门第尊贵,又暗含人生无常的哲学意味"。尾联"安知杜陵下"突然转入现实场景,霍松林《唐诗鉴赏集》评曰:"从华美典章到荒冢碑版,巨大反差中见出深刻的生命顿悟,这种'以乐景写哀'的手法,正是盛唐挽歌的典型特征"。

在情感表达上,学者傅璇琮发现:"组诗存在显隐双重结构,表层是程式化的哀荣礼赞,深层却通过'泉路''碑版'等意象,渗透着对生命终结的哲学沉思"。葛晓音《唐诗流变论》则强调:"'衮衣锡命'与'泉路光华'的对照,将世俗荣辱与永恒沉寂并置,在礼制文学中开辟出形而上的思考维度"。

全诗最动人的艺术特质,在于其意象系统的精密构造。如"双骐骥""两凤凰"的复沓意象,既符合挽歌的对称美学,又暗含阴阳两隔的哀恸。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总结道:"诗人将宫廷符号转化为诗学符号,使典重板滞的挽歌体裁,获得了意象跳跃带来的抒情张力"。

点评

昔人论韦谯公挽歌二首,谓其"熔铸金玉而不露雕琢,哀荣并写而气骨自高"。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曰:"首章以'双珠''五瑞'起兴,将公侯勋业化入天家气象,末句'泉路光华'四字尤妙,哀挽中见雍容,是庙堂笔法。"

"次章'双骐骥''两凤凰'之对,钱锺书《谈艺录》尝言:"韦氏以镜像句式构建权力图谱,使典章器物皆成美学符号,此盛唐贵族文学之典型特征。"而"歌舞侯家艳"一联,王夫之《唐诗评选》谓之:"五字写尽朱门盛衰,绮丽处暗藏斧钺,与后句杜陵碑版相映,顿生陵谷沧桑之感。"

近人陈寅恪则从史学角度阐发:"二诗实为唐代士族政治之缩影,'将星连相位'道出韦氏与皇室之特殊姻亲关系,'玉树伴金乡'更暗喻当时门阀与科举之微妙平衡。"此说恰可印证元好问"铺陈终始,备极工巧,而不失温柔敦厚之旨"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