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夜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凤楼开阖引明光,花酎连添醉益香。
欲知帝女薰天贵,金柯玉柱夜成行。

彦伯

译文

凤楼开阖引明光
华丽的楼阁门窗开合,透进明亮的月光
花酎连添醉益香
美酒接连斟满,醉意愈浓,花香更盛
欲知帝女薰天贵
若想知晓公主的尊贵如天
金柯玉柱夜成行
金枝玉叶的仪仗在夜色中排列成行

词语注释

凤楼:指华丽的楼阁,常用于形容贵族居所
花酎(zhòu):指美酒,酎为经过多次酿造的醇酒
薰天:形容气势极盛,薰同“熏”,此处比喻尊贵至极
金柯玉柱:金枝玉叶,比喻皇族后裔的尊贵身份

创作背景

诗词《夜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

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长安城金城坊内矗起一座"穷极壮丽,帑藏为之空竭"的宅第——安乐公主新筑的定昆池别院。这位备受宠爱的帝女,其宅邸的奢华程度甚至超越了皇宫,史载"宫中所无者受之,四方争献珍怪"。

应制诗的特殊性

此诗属典型的"应制"之作。当时中宗常率群臣游幸公主宅邸,命文武百官赋诗助兴。《唐诗纪事》记载:"春幸梨园,夏宴葡萄园,秋登慈恩浮图,冬幸新丰,每有所感,即赋诗应制。"诗人身处珠玉满堂的夜宴,笔墨间既要展现皇家气象,又需暗含规劝之意。

艺术与政治的平衡

诗中"凤楼""金柯玉柱"等意象,既如实描绘了"绮疏悬栋,金碧相辉"的建筑奇观(见《朝野佥载》),又以"薰天贵"三字暗喻公主权势之盛。据《资治通鉴》载,安乐公主曾请"自立为皇太女",其宅第规格多有僭越,诗人巧妙通过"夜成行"的描写,将讽谏之意隐于华美辞藻之后。

时代风貌折射

"花酎连添"生动再现了唐代贵族夜宴的奢靡场景。韦嗣立曾上书谏"公主第舍过度",而此诗恰成景龙时期上层社会生活的艺术注脚,折射出盛唐表象下渐生的浮华危机。

赏析

夜色中的皇家宅邸被赋予了一层梦幻的瑰丽色彩,诗人以"凤楼开阖引明光"开篇,便构建出恢宏而灵动的空间意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蒋寅指出:"'凤楼'意象既实指公主宅邸,又暗喻皇室尊贵,而'明光'的流动感使静态建筑产生了生命韵律"。

"花酎连添醉益香"一句转入宴饮场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傅璇琮曾评析道:"诗人以嗅觉通感写视觉盛宴,'花酎'的复合意象既指美酒,又暗含席间名花,这种双重意象的叠加手法是初唐宫廷诗的精妙之处"。醉意与花香在诗句中交融,营造出令人微醺的奢美氛围。

后两句"欲知帝女薰天贵,金柯玉柱夜成行"将描写推向高潮。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特别赞赏此联:"'金柯玉柱'的意象组合堪称绝妙,金属的璀璨与玉石的温润在夜色中形成质感对比,而'夜成行'三字使静止的廊柱产生列队迎宾的动势"。诗人通过物质极写精神,以建筑的华美衬托帝女的尊贵。

整首诗的情感表达含蓄而热烈。苏州大学罗时进教授认为:"诗人将对皇权的敬畏、对宴乐的沉醉、对建筑之美的惊叹,都融汇在富丽意象之中,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夜宴的欢愉与皇家的威仪,在流光溢彩的文字间达成微妙平衡。

点评

名家点评

此诗以"凤楼"起笔,便见皇家气象。明代诗评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盛赞:"'开阖引明光'五字,写尽宫阙之巍峨,光焰浮动处,恍见盛唐气象。"开篇即以动态的楼阁开合,将建筑赋予生命,更显安乐公主新宅之恢弘。

清代学者沈德潜于《唐诗别裁》中独赏次句:"'花酎'二字极妙,美酒与名花相映,嗅觉与视觉交融。'连添'见宴饮之酣畅,'醉益香'三字更是道尽奢靡之态,不着一字而讽喻自现。"此评点出诗人以富贵语写批判意的独特笔法。

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特别推崇后联:"'薰天贵'三字力透纸背,与'金柯玉柱'形成虚实相生之妙。《唐宋诗举要》中记此联'以夸张造境而愈显真实,夜宴之豪奢,帝女之威势,尽在玉柱成行的视觉冲击中',可谓的评。"末句以金玉为材的柯柱连夜排列,将皇家富贵推向极致。

当代学者叶嘉莹在《灵谿词说》中总评此诗:"诗人善用通感手法,光色与酒香交织,建筑与器物辉映。表面极写恩宠之隆,实则暗藏讽谏之旨,正是应制诗中'颂而不谀,讽而不露'的典范。"此论揭示出诗歌在华丽辞藻下蕴含的深刻艺术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