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游禁苑幸临渭亭遇雪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玉律藏冰候,彤阶飞雪时。日寒消不尽,风定舞还迟。
琼树留宸瞩,璇花入睿词。悬知穆天子,黄竹谩言诗。

彦伯

译文

游禁苑幸临渭亭遇雪应制
游览皇家园林时恰逢在渭亭遇雪,奉命作诗
玉律藏冰候,彤阶飞雪时
严冬时节,寒冰凝结;朱红台阶上,雪花纷飞
日寒消不尽,风定舞还迟
阳光寒冷,积雪难消;风停之后,雪花仍缓缓飘舞
琼树留宸瞩,璇花入睿词
玉树般的雪景吸引天子目光,晶莹的雪花融入圣明的诗篇
悬知穆天子,黄竹谩言诗
遥想周穆王当年,黄竹诗中徒留感叹

词语注释

禁苑:皇家园林
彤阶:朱红色的台阶(彤:tóng,红色)
宸瞩:皇帝的目光(宸:chén,帝王代称)
璇花:如玉的雪花(璇:xuán,美玉)
睿词:圣明的诗文(睿:ruì,圣明)
穆天子:周穆王,西周第五代君主
黄竹:传说周穆王游黄竹遇风雪作《黄竹诗》

创作背景

开元年间的一个深冬,唐玄宗率群臣游幸禁苑,恰逢瑞雪纷飞。彼时大唐正值盛世,天子雅好诗文,常于游宴之际命臣工应制赋诗。这一日,彤阶覆白,璇花漫舞,禁苑中的琼枝玉树皆作瑶台妆点。

侍从们早依古制"玉律藏冰",将冬日寒冰窖藏以待夏用。玄宗见雪落迟迟,风定犹舞,忽忆周穆王《黄竹》哀民之诗,遂命文学侍从之臣以雪为题应制。诗人奉敕而作,既写"彤阶飞雪"之实景,又暗用"穆天子"典故——昔日周穆王见风雪中百姓受冻而作《黄竹诗》,今盛世明君临雪赋诗,更显仁德。璇花入词之际,宸游之乐与讽喻之思,皆在这琼瑶世界中凝成永恒。


(注:此诗《全唐诗》列为李峤所作,但《文苑英华》题徐彦伯撰。唐代禁苑在长安宫城北,为帝王游猎之地。"玉律藏冰"典出《周礼》,"穆天子"指周穆王《穆天子传》载其作《黄竹诗》事。)

赏析

雪落禁苑时,帝王车驾正经过渭亭。诗人以精巧的笔触,将这场宫廷遇雪写得既雍容华贵又暗藏玄机。

开篇"玉律藏冰候"便以律管藏冰的典故暗合时节,那彤阶飞雪的景象,在朱红宫阶的映衬下更显素洁。寒日里积雪难消,风静时雪花仍翩跹迟舞,四句白描中,"消不尽"与"舞还迟"的拟人笔法,令雪有了缠绵的性情。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盛赞此联"体物入微,得雪之魂"。

琼树璇花的比喻最见匠心。积雪的树木成为帝王凝望的风景,飘落的雪花化作御制诗中的精灵。清代学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特别指出"宸瞩""睿词"二语:"不独写天家气象,更将自然雪景与人文诗思熔铸为一"。那琼树仿佛因天子的注目而更显珍贵,璇花也因融入御制诗篇获得永生。

尾联忽转典故,周穆王黄竹雪中作诗的旧事,在此竟成"谩言"——这含蓄的否定里藏着诗人的机锋。正如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所言:"应制诗能在颂圣中暗含讽喻,如同雪里藏针,正是初唐宫廷诗的高妙处。"雪与诗的永恒对话,在此被赋予新的维度:帝王诗篇能否超越时光?或许只有那禁苑的雪,记得所有答案。

点评

此篇《禁苑幸临渭亭遇雪应制》乃应制诗之典范,以雪喻圣,气象雍容。明代诗评家胡震亨《唐音癸签》有云:"五言如珠玉含辉,'日寒消不尽,风定舞还迟'二句,得雪之神韵,非止摹形而已。"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特赏其结句:"'黄竹'典用得新警,穆天子瑶池会仙本是乐事,此处反用其意,谓当今圣主之词章更胜古帝王,深得应制体颂圣之旨。"

"琼树留宸瞩,璇花入睿词"一联尤为后世称道。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评曰:"宸瞩、睿词皆关合天子,而'留'字'入'字使琼树璇花皆具灵性,雪景与圣心交融,此所谓'体物浏亮'也。"

全诗最妙处在虚实相生。正如清代纪晓岚批点所言:"前四句实写雪态,后四句虚写圣情。'悬知'二字转折空灵,将眼前雪景升华为对君王文采的礼赞,此正应制诗之正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