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石淙》创作背景
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夏,大周女皇率群臣巡幸嵩山,驻跸于告成石淙河畔。时值太平盛世,河畔奇石嶙峋,淙流激湍如佩玉鸣鸾,女皇遂命筑三阳宫于崖壁之侧,更临水凿"乐台"以宴群臣。
是日天朗气清,八风徐来。君臣列坐于犬牙交错的石坪之上,但见"碧淀红涔"映霞光,"琪树璿娟"含清露。上官婉儿执砚侍侧,狄仁杰、姚崇等十八学士奉诏应制。女皇以《石淙》为首唱,七言律诗如"银芝窋咤"般破空而出,群臣次韵相和,遂成《石淙会饮》诗碑,今犹存嵩山摩崖。
诗中"八风行殿""七景飞舆"暗合《拾遗记》周穆王巡游典故,而"焜煌金记"更将武周政权比作黄帝铸鼎铭功的盛世。这场融合政治隐喻与山水雅趣的石淙诗会,实为武则天封禅嵩山的重要文化仪轨,亦是大唐气象在武周时期的特殊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