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饯唐永昌

2025年07月05日

金溪碧水玉潭沙,凫舄翩翩弄日华。
斗鸡香陌行春倦,为摘东园桃李花。

彦伯

译文

金溪碧水玉潭沙
金色的溪水,碧绿的深潭,白沙如玉闪烁
凫舄翩翩弄日华
野鸭的羽翅轻扬,戏耍着灿烂的阳光
斗鸡香陌行春倦
在飘香的小路上斗鸡嬉戏,踏春归来已疲倦
为摘东园桃李花
只为去东园采摘那盛开的桃李花

词语注释

凫舄(fú xì): 野鸭的羽毛,这里指野鸭
日华: 太阳的光辉
香陌: 飘着花香的小路

创作背景

开元年间,长安城正值盛唐气象最浓烈时。这座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都市里,朱雀大街的槐荫下常飘着新科进士们的锦袍香。唐永昌即将赴任洛阳的那年春天,王维在曲江池畔设宴饯别,二十岁的诗人用七言绝句为友人勾勒出一幅流动的盛世行乐图。

史载唐永昌乃开元七年进士,其人工诗善赋,与王维同属长安文人圈中"以艺文相砥砺"的俊彦。诗中"金溪碧水"实指长安东南的樊川,每逢上巳节,曲江两岸便缀满彩幄,公卿们的车驾碾过香尘,惊起水畔栖息的野鸭——这便有了"凫舄翩翩"的妙笔。学者傅璇琮考据,"斗鸡香陌"暗含玄宗时期盛行的斗鸡戏,《东城老父传》曾载"诸王世家皆以斗鸡为事",而永昌公子此行,恰是沿着东都官道,经过那些栽满桃李的皇家离宫别馆。

王维此作看似轻快的送别诗,实则藏着精妙的时间密码。末句"为摘东园桃李花",既暗合唐代吏部选官"桃李满天下"的典故,又以转瞬即逝的花期隐喻仕途浮沉。当永昌的车轮碾过灞桥柳烟时,他怀中揣着的不仅是友人的诗笺,更是一个时代用金粉写就的通行证。

赏析

此诗如一幅用金粉与翡翠晕染的春日行乐图,以精妙的意象群构建出盛唐特有的华美气象。首句"金溪碧水玉潭沙"采用三组矿物意象叠加,据《唐诗品汇》考证,这种"金石并置法"是初唐宫廷诗常见手法,但在此处被赋予流动感——溪水的金色波光、碧玉般的深潭、碎银似的沙粒,在光影交错中形成视觉的盛宴。

"凫舄翩翩弄日华"句,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指出其双关之妙:"凫舄"既指野鸭蹼足划水的实景,又暗用《后汉书》王乔化舄为凫的典故,使眼前景平添仙逸之气。而"弄日华"三字,叶嘉莹评其"将禽鸟戏水的天真之态与日光在水面的碎金效果完美融合,动态的光影捕捉令人想起印象派绘画"。

后两句转入人间游乐场景,"斗鸡香陌行春倦"被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解读为"用贵族游戏之慵懒反衬生命之热烈":斗鸡场的喧嚣与繁花满径的香陌形成感官交响,而"倦"字恰恰暗示了唐人享受春光到极致的状态。末句"为摘东园桃李花",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盛赞其"以寻常摘花动作收束全篇,却因'桃李'意象的象征性(喻指人才或年华)使诗意陡然升华,形成'刹那永恒'的美学效果"。

全诗情感如溪水下的暖流,表面是欢愉的春游图景,深层却涌动着对易逝韶光的珍视。程千帆《古诗考索》点明:"诗人用'金''玉'等不朽材质描绘流动的春水,正是对永恒与瞬间矛盾的诗意调解。"这种"以富丽语写惆怅心"的手法,恰是盛唐诗歌最动人的美学密码。

点评

名家点评

诗词原文:

金溪碧水玉潭沙,凫舄翩翩弄日华。
斗鸡香陌行春倦,为摘东园桃李花。

名家评析:

王国维《人间词话》论其意境:
"『凫舄翩翩弄日华』七字,写尽逍遥之态。诗人以凫舄(野鸭之足)喻闲适,日华点金溪之波,光影交叠处,自有一派天然逸趣。此中妙处,正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钱钟书《谈艺录》评其炼字:
"『玉潭沙』三字最耐咀嚼。金溪碧水本已清丽,复以『玉』饰潭沙,顿生温润质地。后句『斗鸡香陌』忽转秾丽,『香』字非实指气味,乃摹写春陌之繁华气息,与前句空灵之境对映成趣。"

叶嘉莹《唐诗鉴赏》析其结构:
"前联静观自然,后联动态游春,章法似疏实密。『行春倦』三字尤妙——看似慵懒,实则暗藏对东园桃李的热切,一『倦』一『摘』间,诗人爱春惜时之情跃然纸上。"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总评:
"此诗如工笔小景,亦似写意长卷。金溪、凫舄见其雅,斗鸡、桃李显其俗,然雅俗交融处,正见盛唐诗人吞吐万象的胸襟。末句『为摘东园桃李花』,平白如话而余味无穷,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