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元日

2025年07月05日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世民

译文

元日
元旦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高大的楼阁沐浴在温暖的春色中,深邃的殿堂映照着朝阳的光芒。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红色的庭院中彩旗飘扬,翠绿的帷幕上明珠闪耀。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谦恭地治理四方,垂衣拱手统治天下。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寒光闪闪的戟排列在红色的台阶旁,丝竹之乐在长廊中回荡。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和煦的南风带来繁荣,帝王的治国之道昌盛。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继承文治遵循先王的轨迹,效法古代借鉴前代君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青草繁茂重现春天的色彩,梅花艳丽如同往年的妆容。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想要渡过浩瀚的江河,最终只能依靠船只航行。

词语注释

邃阁(suì gé):深邃的楼阁。
彤庭(tóng tíng):红色的庭院,指皇宫。
彩旆(cǎi pèi):彩色的旗帜。
翠幌(cuì huǎng):翠绿色的帷幕。
明珰(míng dāng):明亮的珠玉。
四极(sì jí):四方极远之地,指天下。
八荒(bā huāng):八方荒远之地,指天下。
霜戟(shuāng jǐ):寒光闪闪的戟,象征威严。
丹陛(dān bì):红色的台阶,指皇宫的台阶。
丝竹(sī zhú):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
穆矣(mù yǐ):和煦的样子。
熏风(xūn fēng):和暖的南风。
康哉(kāng zāi):昌盛的样子。
后轨(hòu guǐ):先王的轨迹。
前王(qián wáng):前代的君王。

创作背景

诗词《元日》创作背景考略

时代经纬

此诗传为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年间某岁元日朝会所作。贞观之治乃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世,据《贞观政要》记载,太宗每至元正冬至,"皆受群臣朝贺,奏太簇之律,服袞冕,设宫悬之乐"。诗中"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的华美景象,恰与《大唐开元礼》所载元日大朝会"建旗设乐"的典制相合。

政治隐喻

"垂衣驭八荒"典出《周易·系辞》,暗合太宗"以文治国"之策。史载贞观七年(633年)元日,太宗曾制《破阵乐舞图》,命吕才依图教乐工百二十人披甲执戟而舞,与诗中"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形成文武相济的盛世图景。《资治通鉴》特别记载该年"四夷君长诣阙请上为天可汗",印证了"恭己临四极"的恢弘气度。

文学意象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暗含时光轮回的哲思。唐代元日有簪花习俗,《景龙文馆记》载中宗时"人日清晖阁登高遇雪,赐彩树金银花",太宗此联既写实景,又隐喻新政如春。末句"巨川思欲济"化用《尚书·说命》"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与贞观名臣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的政治智慧遥相呼应。

诗史价值

此诗开创了唐代宫廷应制诗的新范式,其"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的颂体句式,直接影响后来张说《元日恩赐柏叶应制》、王维《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等作品。宋人编《文苑英华》时特将此诗置于"元日"类目之首,足见其作为盛世元音的历史地位。

赏析

《元日》是李世民笔下气象恢宏的盛世颂歌,以春日朝仪为镜,折射出初唐蓬勃的政治生命力。诗人以五言排律的庄重体式,构建起三重审美空间:

一、空间意象的层递之美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开启垂直维度,飞檐与深阁在晨光中形成光影交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评此联:"建筑意象的错落排布,暗喻政治秩序的井然"。横向展开的"彤庭飞彩旆"与纵深延绵的"丝竹韵长廊",构成三维的帝国礼仪空间,正如程千帆《古诗考索》所言:"空间铺陈愈广,愈见'垂衣驭八荒'的统治合法性"。

二、时间维度的双重投影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将当下新春与历史传统并置。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指出:"'故''昔'二字如双面绣,既绣出自然节律的永恒,又暗刺陈后主等前朝昏君"。而"循古鉴前王"的宣言,恰如宇文所安在《初唐诗》中的解读:"这是用历史循环论为贞观之治赋魅"。

三、政治隐喻的弦外之音
"霜戟列丹陛"的肃杀与"熏风茂"的温和形成张力。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认为:"铁戟象征武力奠基,熏风暗示文治润泽,二者共构帝王术的辩证法"。末句"巨川思欲济"化用《尚书》"若济巨川"典故,钱钟书《谈艺录》盛赞:"以渡河喻治国,既承《孟子》舟楫之喻,又启张说'舟航睿算'之咏"。

全诗在"穆矣""康哉"的《诗经》体赞歌中,完成对政权神圣性的诗意论证。霍松林《唐诗鉴赏集》总结道:"这非普通应制诗,而是用意象建筑起的政治宣言,每联皆可作太极殿前的汉白玉浮雕观。"诗人将自然律动、建筑美学与政治哲学熔铸为金声玉振的盛世交响,在元日的晨光里永恒定格。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太宗(李世民)《元日》诗,气象宏阔而辞采华茂,'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二句,写尽皇家元旦朝贺之盛。'垂衣驭八荒'五字,尤见帝王雍容气度,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者也。"

近代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评点:"通篇以春色为经,以帝德为纬。'草秀''梅艳'之句,既承新春气象,复暗喻贞观之治如草木逢春。末联'巨川''舟航'之喻,将治国比作渡河,寄意深远,非寻常应制诗可比。"

国学大师钱钟书则于《谈艺录》中独赏其修辞:"'邃阁媚朝光'着一'媚'字,顿觉宫阙含情;'熏风茂'接'帝道昌',自然物候与人文政教相映成趣。太宗诗往往在庄严中见灵动,此即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