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

2025年07月05日

凭轩俯兰阁,眺瞩散灵襟。绮峰含翠雾,照日蕊红林。
镂丹霞锦岫,残素雪斑岑。拂浪堤垂柳,娇花鸟续吟。
连甍岂一拱,众干如千寻。明非独材力,终藉栋梁深。
弥怀矜乐志,更惧戒盈心。愧制劳居逸,方规十产金。

世民

译文

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
初春时节登楼远眺,即景抒怀
凭轩俯兰阁,眺瞩散灵襟
倚着栏杆俯瞰华美的楼阁,极目远望让心灵舒展
绮峰含翠雾,照日蕊红林
秀丽的山峰笼罩着青翠的雾气,阳光映照着花蕊艳红的树林
镂丹霞锦岫,残素雪斑岑
彩霞如锦绣般装点着山峦,残留的白雪点缀着峰峦
拂浪堤垂柳,娇花鸟续吟
堤岸垂柳轻拂波浪,娇艳的花朵间鸟儿不断啼鸣
连甍岂一拱,众干如千寻
连绵的屋脊岂止一座拱顶,众多树干高耸入云
明非独材力,终藉栋梁深
明白并非单靠个人才能,终究要依靠栋梁之才的深厚根基
弥怀矜乐志,更惧戒盈心
满怀着对欢乐志向的自得,更警惕骄傲自满的心态
愧制劳居逸,方规十产金
惭愧于安于逸乐的生活,正该谋划如何创造十倍财富

词语注释

甍(méng):屋脊
岫(xiù):山峰
岑(cén):小而高的山
矜(jīn):自夸,此处引申为自得
戒盈:警惕自满

创作背景

东风解冻之际,诗人独倚兰阁雕栏,但见远山含翠、红林照日,正是贞观十六年(642年)早春时节。长安城外的终南山残雪未消,霞光映岫如镂丹砂,太宗朝"贞观之治"的盛世气象,此刻都化作笔底烟霞。

诗人运笔如凿,以"镂丹霞锦岫"对"残素雪斑岑",暗合当时宫廷盛行的骈俪文风。垂柳拂浪、娇鸟续吟之景,实暗含《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的典故。连甍千寻的宫阙楼台,既是实写太极宫连绵的飞檐,又隐喻着《庄子·人间世》"栋梁之材"的哲思——贞观年间房玄龄、杜如晦等贤臣,恰似这撑起盛世广厦的深基。

末联"弥怀矜乐志"陡然转折,显露出魏徵《谏太宗十思疏》般的惕厉之心。彼时太宗方罢封禅之议,诗人以"戒盈""劳居逸"相警,暗用《周易》"谦卦"爻辞。所谓"十产金"者,实化用《汉书·食货志》"黄金方寸而重一斤"的典故,将个人审慎之心与贞观朝"去奢省费"的治国方略相呼应,使这首登楼之作成为盛世中的清醒注脚。

赏析

初春登楼,诗人凭栏远眺,以灵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绮丽的山峰笼罩在翠色雾霭中,朝阳映照下的红林如蕊初绽,丹霞似锦缎般铺展,残雪点缀山峦如素帛斑驳——这组意象群被清代学者王夫之赞为"设色秾丽而不腻,状物精微而得神"(《唐诗评选》)。诗人以"镂丹""残素"的工笔技法,将自然景观转化为绚丽的艺术画卷。

在动态意象的捕捉上,"拂浪堤垂柳,娇花鸟续吟"二句尤见功力。柳枝轻抚水波的柔婉,与鸟鸣穿梭花间的清脆,构成听觉与视觉的通感。近代学者俞陛云指出:"'续'字最妙,非但写鸟声断续,更暗传春意绵延不绝之态"(《诗境浅说》)。这种细腻的观察,折射出诗人对生命律动的敏感体悟。

当视线转向人间,"连甍""众干"的宏伟建筑群引发深沉哲思。诗人以"明非独材力,终藉栋梁深"道出个体与集体的依存关系,明代文学家李贽评此联:"由物及理,自具庙堂器识"(《焚书》)。这种从具象到抽象的升华,使写景诗具有了思想厚度。

尾联"弥怀矜乐志,更惧戒盈心"突然转入内心观照,形成情感跌宕。清代沈德潜解析道:"前十二句极写春色之盛,末四句急转自警,如乐府之解艳于乱,最见章法妙处"(《唐诗别裁》)。诗人通过"愧制劳居逸"的自我反省,将个人情志与儒家"戒盈持满"的处世哲学相融合,使全篇在审美愉悦之外,更添一份思想的重量。

全诗以春景起兴,以哲理收束,在空间上完成由仰观俯察到平视远望的立体转换,在时间上实现从瞬间感受到永恒思考的跨越。近人钱钟书称其"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谈艺录》),正道出此诗情景交融、理趣兼备的艺术特质。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五言排律之工,莫过于王勃。'绮峰含翠雾,照日蕊红林'十字,写尽初春烟景,而'拂浪堤垂柳,娇花鸟续吟'更添动态之美,如见黄筌设色,如闻周昉丝竹。"

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于《宫体诗的自赎》中特别指出:"'镂丹霞锦岫,残素雪斑岑'二句,以金碧山水之法入诗。前句用'镂'字将朝霞具象为织锦,后句以'残'字留冬雪作斑纹,此等炼字功夫,已开李商隐'蜡照半笼金翡翠'之先声。"

当代诗词大家叶嘉莹教授在《初唐诗歌新探》中解析:"尾联'弥怀矜乐志,更惧戒盈心'看似突兀,实乃点睛之笔。前文极写楼观之美,至此忽转入自省,与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栖波之鸟,水化之虫,智吞愚,强捕小'之顿挫同妙,体现初唐诗人特有的宇宙意识与生命观照。"

江南才子金圣叹批注此诗时,于"连甍岂一拱,众干如千寻"句旁朱批:"不写楼高而写檐密,不摹单体而绘群像,此等视角正如吴道子画嘉陵江三百里,以点带面,尺幅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