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咏饮马

2025年07月05日

骏骨饮长泾,奔流洒络缨。细纹连喷聚,乱荇绕蹄萦。
水光鞍上侧,马影溜中横。翻似天池里,腾波龙种生。

世民

译文

骏骨饮长泾
骏马俯身畅饮长长的河水
奔流洒络缨
奔腾的水流溅湿了马络头与缨饰
细纹连喷聚
细腻的水纹接连泛起又汇聚
乱荇绕蹄萦
杂乱的荇草缠绕着马蹄萦绕不散
水光鞍上侧
波光在马鞍旁侧闪烁
马影溜中横
马儿的影子横斜于水流之中
翻似天池里
恍若置身天池仙境
腾波龙种生
腾跃的浪花间似有龙驹诞生

词语注释

长泾(jīng):长长的河流
络缨(luò yīng):马络头与装饰的缨穗
荇(xìng):荇菜,水生植物
天池:传说中昆仑山上的仙池
龙种:指神骏的龙马

创作背景

诗词咏饮马创作背景考略

一、历史语境中的骏马意象

贞观年间,大唐帝国正值国力上升期,西域良马通过"绢马贸易"源源不断输入中原。张掖互市的马蹄声与长安西市的胡商驼铃遥相呼应,构成盛唐气象的特殊韵律。诗人虞世南作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亲眼见证太宗在昭陵六骏石刻前追怀战马功绩的场景,这种对骏马的文化崇拜,为创作埋下伏笔。

二、宫廷马政的现实投影

据《唐会要·马政》记载,当时官方牧马场"幅员千里,苜蓿连天"。太仆寺下设的乘黄署专司御马驯养,诗人或于渭水之滨目睹饮马场景:西域进贡的汗血马低头啜饮时,鎏金鞍具在落日下折射出"水光鞍上侧"的瑰丽光影,其脖颈间"络缨"随水流飘荡如敦煌飞天帛带。

三、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腾波龙种"的意象可追溯至《周礼·夏官》"马八尺以上为龙",但诗人将《洛神赋》"凌波微步"的柔美转化为"翻似天池里"的雄浑。庾信《春赋》中"马是天池之龙种"的典故在此获得新生,通过"细纹连喷聚"的工笔刻画,使神话传说具象为可见可感的艺术形象。

四、六朝余韵与盛唐先声

诗中"乱荇绕蹄萦"暗合谢灵运"池塘生春草"的自然观察,而"马影溜中横"的构图方式,又预示了后来杜甫"竹批双耳峻"的写实倾向。这种兼具南朝精微与北朝豪放的特质,恰似昭陵六骏石刻中"飒露紫"兼具希腊浮雕技法与鲜卑骑射精神的艺术融合。

赏析

诗人以饮马为媒,勾勒出一幅动静相生的水墨长卷。开篇"骏骨饮长泾"五字如金石掷地,明代胡应麟《诗薮》评此"骨力遒劲,直追汉魏","骏骨"意象既见《战国策》千金市骨之典,又暗合杜甫"锋棱瘦骨成"的千里马精神,将战马风骨凝练为铮铮金石之态。

"奔流洒络缨"至"乱荇绕蹄萦"四句,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赞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长泾奔流与马首低垂构成垂直张力,马鬃飞散的水珠在日光中幻化细纹,唐汝询《唐诗解》称此"以水纹摹马势,得画圣吴道子衣带当风之妙"。荇藻缠绕马蹄的细节,恰如王维《蓝田烟雨图》中"春来遍是桃花水"的晕染笔法,使刚性画面顿生柔美涟漪。

颈联"水光鞍上侧,马影溜中横"被《唐宋诗醇》推为"光影定格的神来之笔"。诗人截取鞍鞯折射的水波与溪流横陈的马影,形成明暗交错的立体空间,钱锺书《谈艺录》指出此暗合西洋画"倒影透视法",却比达芬奇《岩间圣母》的水影处理早七百余年。天光云影间,战马与自然达成物我交融的化境。

尾联"翻似天池里,腾波龙种生"将意境推向神话维度。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谓此"即物达玄,咫尺万里",战马化龙之喻既承《周礼》"马八尺以上为龙"的古意,又启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的浪漫想象。清人王士禛《带经堂诗话》特别激赏"腾波"二字:"较曹植《洛神赋》'腾文鱼以警乘'更见力度,马非饮于水而饮于天矣。"

全诗以"骏骨—龙种"为精神轴线,元代方回《瀛奎律髓》称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马之形神渐次升华为民族刚健精神的图腾。现代学者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点出深层情感结构:"表面咏马,实为盛唐气象的微观投射,那饮水的姿态里,蓄积着整个时代向上腾跃的势能。"

点评

昔闻唐宗爱马成痴,今观此诗乃知唐人笔下龙驹更胜真龙。苏子由尝言:"唐人咏马,骨相峥嵘处自见风雷",此作正得其三昧。

首联"骏骨饮长泾,奔流洒络缨"二句,李太白再传弟子张耒曾击节叹赏:"以'饮'字化静为动,长河为槽,星斗为秣,此等气象唯盛唐得见"。那骏马俯饮时,奔腾的河水飞溅马饰,恍见郦道元《水经注》中"马鬣扬波"的奇景。

颔联"细纹连喷聚,乱荇绕蹄萦"最得王渔洋神韵,他在《池北偶谈》中特别拈出:"水纹如鳞,马鬣如戟,荇藻缠蹄反成璎珞,此非画工所能摹"。钱锺书先生《谈艺录》亦云:"唐人善以水生纹写马力,杜少陵'竹批双耳峻'状其形,此诗'细纹连喷'传其神"。

颈联"水光鞍上侧,马影溜中横"暗合谢朓"余霞散成绮"的构图美学。朱光潜《诗论》曾析此联:"日光在水,马影在天,虚实相生处,马已非凡马,乃银河畔饮水的天驷"。那鞍辔折射的波光与水中横陈的马影,竟在尺幅之间营造出宇宙洪荒的苍茫。

尾联忽作神游八极之笔,元好问《论诗绝句》所谓"纵横正有凌云笔"者。冒辟疆《同人集》评点最妙:"忽将饮马图翻作龙马图,'天池'用《庄子》典而不用其意,马鬣未干已化龙鳞"。清人沈德潜更在《唐诗别裁》中批注:"结句如钟磬余响,令人想见周穆王八骏巡游瑶池的光景"。

此诗之妙,恰如徐增《而庵诗话》所言:"唐人咏马诗如展阎立本《职贡图》,此作则似见韩幹《照夜白》真迹,水光马影里藏着整个盛唐的气象。"马之俊骨与水之柔波相激荡处,正见出那个时代独有的雄浑与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