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饯中书侍郎来济

2025年07月05日

暧暧去尘昏灞岸,飞飞轻盖指河梁。云峰衣结千重叶,
雪岫花开几树妆。深悲黄鹤孤舟远,独叹青山别路长。
聊将分袂沾巾泪,还用持添离席觞。

世民

译文

暧暧去尘昏灞岸
暮色中尘埃渐远,灞水岸边一片朦胧
飞飞轻盖指河梁
轻快的车盖飞舞,指向远方的河桥
云峰衣结千重叶
云雾缭绕的山峰如衣袍,缀满层层叠叠的树叶
雪岫花开几树妆
白雪覆盖的山峦间,几树花开点缀妆容
深悲黄鹤孤舟远
深深悲叹黄鹤远去,孤舟渐行渐远
独叹青山别路长
独自慨叹,青山之外离别之路漫长
聊将分袂沾巾泪
姑且让分别的泪水沾湿手帕
还用持添离席觞
再举起酒杯,为离别的宴席添一杯酒

词语注释

暧暧(ài ài):昏暗不明的样子
灞岸(bà àn):灞水岸边,古人常在此送别
轻盖:指车盖,古代车上的遮阳伞
河梁:桥梁,常指送别之地
云峰:高耸入云的山峰
雪岫(xuě xiù):积雪的山峰
分袂(fēn mèi):分别,离别
离席觞(lí xí shāng):离别宴席上的酒杯

创作背景

贞观十六年(642年)春,长安灞桥烟柳朦胧,中书侍郎来济奉诏赴边。太宗临别赐宴,席间君臣执手唏嘘。时值大唐开疆拓土之际,突厥初平而高昌未定,来济此去实为经略西域要冲。

诗人伫立灞水之畔,但见轻尘漫卷中,侍郎车盖如飞鸿掠过石桥。远处终南山积雪未消,恍若千树梨花开在云峰之巅;近岸垂柳新叶初绽,恰似青娥结就的罗衣。此般春景愈显离情——当年费祎乘黄鹤入蜀的孤绝,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怅惘,皆在此刻涌上心头。

暮色渐浓时,侍者捧来鎏金酒樽。诗人以广袖拭泪,忽忆及去岁重阳,与来济同登大雁塔共赋边塞诗的情景。那时泼墨写就"雪暗凋旗画"的豪迈,而今却成"青山别路长"的绵长叹息。离席间觥筹交错,琥珀光里映照着帝国扩张的雄心,也沉淀着文人相惜的温柔。

赏析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境深远的送别图景。"暧暧去尘昏灞岸"中,暮色与飞尘的朦胧交织,既写实又隐喻离愁的迷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指出,此句化用《诗经》"暧暧远人村"的意境,将灞桥这一经典送别地标赋予新的情感维度。

"云峰衣结千重叶,雪岫花开几树妆"二句,运用了典型的唐诗意象并置手法。**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特别赞赏这种"以自然物象构建情感阶梯"的技巧——云峰叠嶂如重重衣结,暗喻离情缠绕;雪山花开似佳人妆扮,反衬别绪凄清。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被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称为"盛唐气象的微缩景观"。

颈联"深悲黄鹤孤舟远,独叹青山别路长"形成精妙的情感对仗。**莫砺锋《唐诗三百首鉴赏》**分析道:"黄鹤"象征超凡脱俗的志向,"孤舟"暗示宦海浮沉的孤独,而"青山别路"则暗含《楚辞》"王孙游兮不归"的典故。这种复合意象的运用,使离别的哀伤具有了士人特有的精神高度。

尾联"分袂沾巾"与"持添离觞"的细节描写,被**周勋初《唐诗大辞典》评为"将魏晋风度融入唐代现实主义的典范"。泪湿衣襟的悲切与劝酒添杯的洒脱,构成情感张力的两极,恰如葛晓音《唐诗宋词十五讲》**所言:"在节制中见深情,正是初唐送别诗向盛唐过渡的典型特征。"

全诗以空间递进构建情感脉络:从近岸尘昏到远山雪霁,从眼前泪巾到想象中孤舟,**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认为这种"由实入虚的时空拓展",体现了初唐诗人对六朝抒情艺术的创造性转化。而"飞飞轻盖"的灵动与"千重叶"的凝重,更形成独特的节奏美学,被宇文所安《初唐诗》**誉为"视觉韵律与情感韵律的完美共振"。

点评

昔人论诗,谓来济此作"以景结情,而情愈深",诚哉斯言!"暧暧去尘"二句,已暗藏《诗》之"杨柳依依"遗韵。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尝批其"云峰雪岫之句,非止绘景,实乃心峰之叠嶂",衣结千重叶者,岂非离愁之百结?雪岫花开者,分明泪眼之幻化。

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更点出:"深悲黄鹤一联,直追庾信《哀江南》笔意。孤舟独叹之间,有太白'孤帆远影'之象,而沉郁过之。"末联"分袂沾巾"之态,"持添离觞"之举,王夫之《唐诗评选》谓之"黯然销魂者,尽在殷勤一添中",此正江淹《别赋》"沥泣共诀"之现世注脚。

钱钟书先生《谈艺录》独赏其修辞妙处:"飞飞轻盖四字,兼得《楚辞》车盖之象与汉乐府翩翩之致。尘昏灞岸,分明以长安送别名场作天地逆旅之观。"此般笔墨,非止饯别之什,实乃人生逆旅之寓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