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向晚,长安城的宫阙镀上一层鎏金般的余晖。贞观十六年的暮色里,李世民立于太极宫高台,远眺终南山隐约的轮廓。此时大唐正值"稻米流脂粟米白"的盛世,但帝王眉宇间却凝着比秋霜更深的思虑。
史载是年突厥遣使求和,高丽战事初定。帝王手中的朱笔批阅过无数捷报,却在菊丛初绽时独独偏爱王羲之的《奉橘帖》——"三百颗,霜未降"的简淡笔意,恰如此刻太液池畔结浪成冰的微妙时令。他看见禁苑中训练的新兵旌旗翻飞如霞,忽然想起晋阳起兵时自己写过的"慨然抚长剑",而今四海升平,剑鞘竟蒙上了薄尘。
"已获千箱庆"暗合《诗经·小雅》"乃求千斯仓"的典故,史官们将这句话郑重记入《贞观政要》,却鲜有人知那日帝王在泉边徘徊至月出。傅岩是商王武丁访贤之地,此刻他望着阶前渐黄的秋草,想起魏征三年前病逝时留下的谏稿墨迹未干。熏风原是舜帝《南风歌》的意象,当凉秋取代了和煦南风,这位开创盛世的君主正在思考:比征战更难的是守成,比丰收更重的是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