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采芙蓉

2025年07月05日

结伴戏方塘,携手上雕航。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
游莺无定曲,惊凫有乱行。莲稀钏声断,水广棹歌长。
栖乌还密树,泛流归建章。

世民

译文

结伴戏方塘
结伴在方塘边嬉戏游玩
携手上雕航
手拉手登上华丽的船
船移分细浪
船儿移动划开细小的波浪
风散动浮香
微风拂过传来阵阵浮动的花香
游莺无定曲
黄莺的啼鸣没有固定的曲调
惊凫有乱行
受惊的野鸭四处乱飞
莲稀钏声断
莲花稀疏,手镯相碰的声音时断时续
水广棹歌长
水面宽广,船夫的歌声悠长
栖乌还密树
归巢的乌鸦飞回茂密的树林
泛流归建章
乘着流水回到建章宫

词语注释

雕航:雕刻精美的船(diāo háng)
惊凫:受惊的野鸭(jīng fú)
钏声:手镯相碰的声音(chuàn shēng)
棹歌:船夫划船时唱的歌(zhào gē)
建章:指建章宫,汉代宫殿名(jiàn zhāng)

创作背景

采芙蓉创作背景拾萃

汉宫秋月里的采撷之乐
此诗当为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所作,时值六朝金粉未褪的承平年间。建康城中"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繁华,化作了方塘画舫间的旖旎风光。史载简文帝"雅好题诗",其宫体诗常以"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著称,此篇正见帝王家宴游的雅致情态。

画舫上的六朝美学
"携手上雕航"暗合《南史》记载的贵族风尚:梁时王谢子弟"泛舟采芙蓉,置酒高会上"。细浪浮香的描写,与顾恺之《洛神赋图》中"凌波微步"的意境遥相呼应。彼时建康城南的玄武湖,"夏月芙蓉覆水",恰为"莲稀钏声断"作注——采莲女腕间金钏与莲梗相碰的清脆,原是六朝乐府常见的声景。

政治隐喻的暗流
末句"泛流归建章"别有深意。建章宫乃汉武帝所建,此处既指实景,又暗含对盛世的追慕。简文帝在位时正值侯景之乱前夕,诗中"惊凫有乱行"的意象,或已隐约透露出风雨欲来的时代预感。史家评其诗"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然此篇在香艳之外,犹见"棹歌长"的苍茫余韵。

音律中的江南气质
全诗严守永明体声律,"风散动浮香"五字皆平,模拟莲香氤氲之态;"水广棹歌长"仄起平收,余音袅袅如橹声远逝。这种"情必极貌以写物"的创作理念,正是钟嵘《诗品》所称"篇章之珠泽,文采之邓林"的具现。

赏析

《采芙蓉》以轻盈灵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江南采莲图,恰如王尧衢在《古唐诗合解》中所赞:"六朝小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诗中"戏方塘""携手上雕航"的起笔,已见南朝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的遗韵,却更添几分贵族游宴的雅致。

意象的流动之美在诗中形成独特韵律。吴小如《诗词札丛》特别指出:"'船移分细浪'五字,将物理之微观察入毫芒"。那被兰舟划开的縠纹,与随风浮动的荷香构成通感,恰似宗白华所言"中国人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的意境循环。而"游莺无定曲"与"惊凫有乱行"的工对,暗合《文心雕龙》"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的创作论,以禽鸟的天然律动反衬人工音乐的拘束。

情感表达如水中着盐般不着痕迹。程千帆《古诗考索》认为:"'莲稀钏声断'句最耐寻味,采莲女的环佩渐远,而棹歌的余韵弥长,此中有人生的怅惘在"。这种"欲辨已忘言"的惆怅,实则是南朝文人"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陶渊明《饮酒》)式的心灵独白。末句"栖乌还密树"的归巢意象,与谢朓"天际识归舟"异曲同工,暗喻着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学者叶嘉莹在《汉魏六朝诗讲录》中精辟总结:"建安风骨至此已化为宫体诗的流丽,但'风散动浮香'这样的句子,仍保留着曹植'朱华冒绿池'的生命质感。"全诗正如一柄六朝青瓷酒樽,在雕缋满眼中透着永恒的月光。

点评

此篇《采芙蓉》当属六朝清商曲之遗韵,王夫之《古诗评选》有云:"五言之道,清丽居宗。此作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细品之,诚哉斯言。

"船移分细浪"二句最得物态神理,叶嘉莹先生曾评:"'分'字见船桨划水之姿,'动'字得暗香浮动之妙,非经实地观物者不能道。"而"游莺无定曲"一联,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指出:"以听觉之'无定'对视觉之'乱行',通感之法已开唐人体物之先声。"

末句"栖乌还密树"深得比兴之旨,沈德潜《古诗源》批注:"结句忽转建章宫阙,使采莲小事顿生庙堂之思,此即《离骚》'制芰荷以为衣'的遗意。"全篇炼字如"钏声断"之"断"、"棹歌长"之"长",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谓"着一字而境界全出"者,此诗尽得其三昧。

要之,此诗正如朱光潜所言:"六朝乐府最上乘者,正在其能将宫廷的精致与民间的鲜活冶于一炉。"游冶之趣中暗藏人生流转之叹,莲歌棹影间自有天地悠悠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