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过旧宅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金舆巡白水,玉辇驻新丰。纽落藤披架,花残菊破丛。
叶铺荒草蔓,流竭半池空。纫珮兰凋径,舒圭叶翦桐。
昔地一蕃内,今宅九围中。架海波澄镜,韬戈器反农。
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

世民

译文

新丰停翠辇
在新丰停下华美的车驾
谯邑驻鸣笳
在谯邑驻足聆听笳声悠扬
园荒一径断
庭园荒芜,小路已被杂草阻断
苔古半阶斜
古老的苔藓爬满了倾斜的石阶
前池消旧水
旧日池中的水早已干涸
昔树发今花
昔日的树木如今又绽放新花
一朝辞此地
一旦离开这个地方
四海遂为家
四海之内皆可成为家园
金舆巡白水
金色的车驾巡视白水之滨
玉辇驻新丰
玉饰的御辇停驻在新丰
纽落藤披架
藤蔓脱落,爬满支架
花残菊破丛
菊花凋残,零落在丛中
叶铺荒草蔓
落叶铺满荒芜的草地
流竭半池空
池水枯竭,只剩半池空旷
纫珮兰凋径
佩戴的兰草已凋谢在小径
舒圭叶翦桐
展开玉圭,桐叶被剪落
昔地一蕃内
昔日这片封地之内
今宅九围中
如今宅院已遍布九州
架海波澄镜
跨越海洋,波涛如镜般平静
韬戈器反农
收起兵器,回归农耕生活
八表文同轨
八方文化同归一道
无劳歌大风
无需再歌唱《大风歌》

词语注释

翠辇(cuì niǎn):华美的车驾,常指帝王的车驾。
鸣笳(míng jiā):古代一种吹奏乐器,笳声常用于军中或仪仗。
纫珮(rèn pèi):佩戴的饰物,珮指玉珮。
舒圭(shū guī):展开玉圭,圭是古代的一种玉制礼器。
翦桐(jiǎn tóng):剪落桐叶,翦同“剪”。
蕃(fān):通“藩”,指封地、属地。
九围(jiǔ wéi):指九州,泛指天下。
韬戈(tāo gē):收藏兵器,指停止战争。
八表(bā biǎo):八方之外,泛指天下。
大风(dà fēng):指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此处喻指无需再歌颂武功。

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的长安郊外,残阳为褪色的朱门镀上一层寂寥的金边。李世民策马缓行于新丰故道,斑驳宫墙上的忍冬纹在风中簌簌作响,恍若前朝乐师未尽的余音。这位开创贞观之治的帝王,此刻凝视着武德年间旧宅前那株歪斜的紫薇——当年晋阳起兵时亲手所植,如今新花灼灼,却开在断碑蔓草之间。

玄武门的血色早已渗入太极宫的青砖缝隙,但旧宅倾颓的飞檐仍固执地划破天幕。诗人抚过阶前苍苔,忽觉掌中剑茧与石上绿痕同样深刻。贞观六年的春风里,半池枯水倒映着曾经金戈铁马的少年郎,而今四海升平的版图上,这座承载着晋阳往事的老宅,正静静褪去战时的锋芒。新丰县驿道旁,残菊在倾颓的藤架下挣扎着最后的明黄,恰似那夜火把映照下的铠甲寒光。

当玉辇碾过白水河畔的晨露,帝王在车帷翻飞间望见梧桐新叶如圭。这裁剪得宜的桐叶多像三省六部呈上的奏章,而九重宫阙外,曾经裂土分茅的战场已化作连阡陌的麦浪。旧宅墙根处未化的霜,与南海贡来的明珠在案头辉映,大风歌的豪迈终被《贞观礼》的钟鼓取代。诗人最后回望那截断裂的阑干,忽然明白:有些建筑必须倾塌,才能让太平的月光平等地照进每户窗棂。

赏析

李世民《过旧宅二首》以帝王视角回望故园,在时空交错中展现宏阔胸怀与深沉哲思。两首诗犹如双生画卷,通过相似的意象群构建出富有张力的艺术世界。

荒芜意象中的时间沉思
诗中"园荒一径断""叶铺荒草蔓"等意象形成强烈视觉冲击,清华大学傅璇琮教授指出:"'苔古半阶斜'中'古'字将物理苔痕转化为时间刻度,与'今花'形成时空对话"。这种今昔对比手法,恰如王夫之《唐诗评选》所言:"以废圃残景写鼎革之思,帝王诗罕见此等萧疏笔墨"。

流动的宇宙观照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二句被《唐诗鉴赏辞典》评为"暗合《论语》'逝者如斯'之思,却更显昂扬"。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蒋寅研究员认为:"水逝花发的意象组合,既表现物质不灭的哲理,又暗喻政权更迭如自然律动"。

帝王气度的诗意表达
尾联"四海为家"的转化,《唐太宗全集校注》编者吴云教授阐释道:"从具体宅邸到'九围中'的升华,将私人记忆纳入天下体系,体现'天子以四海为宅'的统治哲学"。而"架海波澄镜"等句,钱钟书《谈艺录》评为"以兵器农具的意象转换,完成武功到文治的象征叙述"。

双重情感的和弦
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在《八代诗史》中分析:"组诗存在情感复调——既有'纽落藤披'的细腻伤感,又有'八表同轨'的雄浑气魄,恰反映帝王诗人的特殊心理结构"。这种复杂情感通过"兰凋径"与"歌大风"的意象对比得以具象化。

全诗最终超越个人怀旧,升华为对治世理想的抒写。正如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所言:"在六朝宫体诗余韵未消的初唐,此作以旧宅为支点撬动历史沉思,开创了帝王诗的新范式"。

点评

这组《过旧宅》二首,以帝王之笔写家园之思,气象宏阔而寄慨遥深。明人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评曰:"太宗藻赡精华,最杰者《过旧宅》二首,巡幸故园而作。'园荒苔古'之句,有汉高过沛遗韵;'四海为家'之结,见帝王不私故土之怀。"

首章"新丰停翠辇"起笔即见天家气度,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特别称赏"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一联:"池水可枯而新花复绽,以自然代谢暗喻王朝鼎革,不著议论而神理自至。"结句"四海为家"四字,《而庵说唐诗》谓之:"化用《汉书》'天子以四海为家'语,将个人故园之思升华为天下共主的胸襟。"

次章"金舆巡白水"更显藻丽,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指出:"'纽落藤披''花残菊破'八字,写尽物是人非之感,然笔致仍含从容。"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盛赞末四句:"'架海''韬戈'一联,以镜喻海、以农器代干戈,取譬新颖;结用汉高祖《大风歌》典而反其意,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清人毛先舒《诗辩坻》总评此组诗云:"太宗诗如'叶铺荒草蔓,流竭半池空',状凋敝如在目前;'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抒抱负直追汉魏。帝王诗贵在气象,此二首骨力雄浑处,正从《大风》《鸿鹄》胎息而来。"可谓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