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重幸武功

2025年07月05日

代马依朔吹,惊禽愁昔丛。况兹承眷德,怀旧感深衷。
积善忻馀庆,畅武悦成功。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
白水巡前迹,丹陵幸旧宫。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
驻跸抚田畯,回舆访牧童。瑞气萦丹阙,祥烟散碧空。
孤屿含霜白,遥山带日红。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

世民

译文

代马依朔吹,惊禽愁昔丛。
北地的马儿依恋着朔风,受惊的鸟儿为旧林忧伤。
况兹承眷德,怀旧感深衷。
何况如今承受皇恩浩荡,怀念往昔更觉情意深长。
积善忻馀庆,畅武悦成功。
积善之家喜迎福泽绵长,武功赫赫欢庆伟业辉煌。
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
垂衣拱手天下太平治,车同轨书同文四海归一。
白水巡前迹,丹陵幸旧宫。
白水河畔追寻先贤足迹,丹陵之地临幸旧日行宫。
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
筵席排列款待故老旧友,盛宴高张齐聚新丰城中。
驻跸抚田畯,回舆访牧童。
停下车驾抚慰田间老农,回转銮舆寻访牧牛孩童。
瑞气萦丹阙,祥烟散碧空。
祥瑞之气环绕赤色宫阙,吉庆烟云飘散湛蓝天空。
孤屿含霜白,遥山带日红。
孤岛凝霜呈现一片皓白,远山映日犹带几缕霞红。
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
在此欢愉击筑奏响乐章,且借诗歌吟咏南风悠扬。

词语注释

朔吹(shuò chuī):北风
畯(jùn):古代农官,此处指老农
跸(bì):帝王车驾
丹阙(dān què):红色宫阙,指皇宫
击筑(jī zhù):敲击筑(古代弦乐器)

创作背景

诗词《重幸武功》创作背景

贞观十六年冬,唐太宗李世民西巡岐州,驻跸武功别馆。此处乃龙兴旧地,四十年前晋阳起兵时曾在此秣马厉兵。诗人立于馆前渭水之畔,见朔风卷地、寒雀惊飞,恍见当年铁甲映雪的少年将士。

历史经纬

  1. 武功别馆:隋开皇十八年李渊任岐州刺史时所建,李世民诞生于此。贞观六年首次幸临,本次为二次巡幸,史称"重幸武功"。
  2. 政治语境:时值贞观之治鼎盛期,高昌平定、四夷宾服,太宗借巡幸推行"畅武修文"之策。诗中"垂衣天下治"暗合《周易》"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典故。

文学意象解码

  • 白水丹陵:化用《左传》晋文公"瞻望白水"旧典,喻帝王不忘根本。实地指武功境内漆水(白水)与高祖献陵(丹陵)。
  • 新丰宴:借用汉高祖置酒新丰招待故父老故事,《史记·高祖本纪》载"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

诗艺特征

采用"巡幸-怀旧-宴饮-观农"四重结构,将帝王视角与文人抒情熔铸:

"驻跸抚田畯"句可见《诗经·豳风》"馌彼南亩"遗韵
"瑞气萦丹阙"暗合汉代《郊祀歌》祥瑞书写传统

末句"咏南风"双关:既指《礼记》记载舜歌《南风》喻惠民之政,又暗指当时长安流行的《卿云歌》。太宗自注云:"朕今此乐,亦非自娱,聊以颁风。"

赏析

这首《重幸武功》以帝王重临旧地的视角,展开一幅兼具历史厚重与田园诗意的画卷。诗中意象的运用极具层次感,如"代马依朔吹"以朔风中的战马暗喻峥嵘岁月,"惊禽愁昔丛"则通过受惊的飞鸟投射出时光流逝的惆怅,正如《唐诗镜》所评:"起句便见帝王气象,而'惊禽'二字尤得物我交感之妙"。

诗人将深沉的历史感怀与当下的治世之景交织呈现。"白水巡前迹"与"丹陵幸旧宫"形成时空对仗,既追溯了创业历程,又彰显了守成之志。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特别赞赏这种笔法:"'白水''丹陵'一联,以地理名词作历史坐标,帝王心事尽在其中"。而"列筵欢故老"的温馨场景与"高宴聚新丰"的盛世气象相映成趣,恰如现代学者傅璇琮所言:"新旧交融的宴会描写,实现了个人记忆与集体庆典的完美统一"。

诗歌后半部分转向田园牧歌式的描写,"驻跸抚田畯,回舆访牧童"二句尤为精妙。帝王仪仗与田间老农、牧童的相遇,构成极具张力的画面。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在《中国诗史》中分析道:"这种自上而下的俯察姿态,实则暗含'民为邦本'的儒家理想"。随后"瑞气""祥烟"的祥瑞意象与"孤屿含霜白,遥山带日红"的自然景观相融合,既符合传统"天人感应"的帝王叙事,又展现出高超的诗艺。

结尾"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用典不着痕迹。《诗经》中的"南风"意象在此被赋予新的内涵,既暗喻教化之功,又寄托着与民同乐的情怀。现代唐诗研究专家宇文所安指出:"这个收束将政治仪式转化为诗意场景,体现了初唐诗歌'雅正'与'清新'并重的特质"。

全诗在情感表达上呈现出多重维度:既有"怀旧感深衷"的个人情愫,又有"垂衣天下治"的政治抒怀;既见"畅武悦成功"的豪迈,又含"访牧童"的温情。这种复杂而和谐的情感谱系,正是李世民作为诗人君主的独特之处,诚如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所言:"唐太宗诗最可贵处,正在其能将庙堂之思与江湖之趣熔于一炉"。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太宗(李世民)此作,以帝王之笔写林泉之致,'孤屿含霜白,遥山带日红'十字,尤得谢朓清发之妙。帝王诗罕有此等萧散意境。"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评点道:"'驻跸抚田畯,回舆访牧童'二联,化用《诗经·豳风》农事意象,将巡幸武功之举写得如沐春风。帝王诗不作堂皇语,转见仁民爱物之本心,此贞观气象所以异于后世也。"

文学史家郑振铎特别推崇结句:"'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用荆轲、舜帝典故而不着痕迹。太宗以武功定天下,而以文德化之,此诗末句正是其政治理想的诗意呈现。"

当代诗词大家叶嘉莹指出:"全诗最妙处在刚柔相济,'畅武悦成功'与'祥烟散碧空'并置,金戈铁马与云霞烟霭共存,恰如太宗其人——马上取天下,却能以文治国。这种双重气质,造就了唐诗独有的壮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