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宗降诞日长宁公主满月侍宴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神龙见像日,仙凤养雏年。大火乘天正,明珠对月圆。
作新金箧里,歌奏玉筐前。今日宜孙庆,还参祝寿篇。

李峤

译文

神龙见像日
神龙显现祥瑞之日
仙凤养雏年
凤凰抚育幼雏之年
大火乘天正
盛夏时节天象正盛
明珠对月圆
明珠辉映满月之光
作新金箧里
华美金匣盛装贺礼
歌奏玉筐前
玉篮之前歌舞升平
今日宜孙庆
今朝当贺弄璋之喜
还参祝寿篇
更献祝福长寿诗章

词语注释

箧(qiè):藏物的小箱子
雏(chú):幼鸟,此处指凤凰幼崽
大火:星宿名,指盛夏时节
天正:天体运行到正位,指节气准确

创作背景

开元年间,大唐正值盛世华章。玄宗李隆基为庆贺长宁公主满月之喜,于宫中设宴,诏令群臣赋诗助兴。此诗便作于这般金碧辉煌的时节。

历史背景
长宁公主乃玄宗爱女,其降诞日恰逢"宗降诞日"——即皇室重要祭祀之日,双喜临门。玄宗素爱诗词歌舞,常于宫中举办诗会。彼时张说任中书令,掌朝廷制诰,奉诏作此应制诗。诗中"神龙""仙凤"之喻,既颂天子威仪,又暗合公主尊贵身份。

艺术匠心
诗人以"大火星耀天正位"暗喻皇权正统,用"明珠映月"比拟公主诞生之圆满。"金箧""玉筐"等宫廷意象,既显宴席之奢华,又暗合《诗经》中"载弄之璋"的典故。尾联"宜孙庆"三字,更道出玄宗初得孙辈的欣悦——据《旧唐书》载,是年玄宗方立太子亨,公主满月恰兆皇家枝繁叶茂。

此诗虽为应制之作,却在工整的格律中暗藏巧思。如"对月圆"既写实景,又暗合"满月"主题;"歌奏玉筐"化用《列女传》中舜帝典故,将公主比作天赐瑰宝。全篇珠玑满纸,尽显开元盛世的雍容气象。

赏析

这首诗以华美典雅的笔触,描绘了中宗诞辰与长宁公主满月的双重喜庆。诗人巧妙融合神话意象与现实庆典,营造出富丽堂皇的宫廷氛围。

首联"神龙见像日,仙凤养雏年"运用双重象征,既以神龙喻天子诞辰的祥瑞,又以凤凰育雏暗指公主新生。《唐诗鉴赏辞典》评此联"龙凤对举,将皇族血脉的神圣性推向极致",而"养雏"二字更赋予皇家温情色彩。

颔联"大火乘天正,明珠对月圆"堪称全诗精妙之笔。学者傅璇琮指出:"'大火'星象应仲夏节气,既点明宴时又暗喻帝王威仪;'明珠'喻公主,与满月相映成趣,形成天人感应的壮阔画面"。这种天象与人事的呼应,正是典型的"应制体"写作范式。

颈联转入具体宴乐场景,"金箧""玉筐"的器物描写极具宫廷特色。文史专家周勋初认为:"作新、歌奏二词,既表现庆典的仪式感,又暗含对皇室子嗣绵延的祝福,器物之华贵与情感之庄重相得益彰。"

尾联回归应制诗本色,"宜孙庆"三字道破题旨。学者葛晓音特别赞赏其"将私人庆贺升华为国家祥瑞"的笔法,认为这种"以家事喻国事"的手法,完美体现了侍宴诗"颂而不谀,华而不靡"的审美要求。

全诗在意象经营上尤见功力,龙、凤、火、珠等意象形成璀璨的视觉链条,而"天正""月圆"等时间意象又构建出永恒性的象征空间。情感表达方面,既保持应制诗必需的庄重典雅,又在"养雏""宜孙"等措辞中流露人性温度,堪称初唐宫廷诗的典范之作。

点评

此诗以"神龙""仙凤"起笔,气象恢宏,诚如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所赞:"龙凤对举,已见皇家气象,而'大火''明珠'一联,尤得天人相应之妙"。诗中"大火乘天正"暗合《诗经·七月》星象,"明珠对月圆"则化用《淮南子》"蚌蛤孕珠与月盈亏"典故,王夫之《唐诗评选》称其"熔铸经籍,自然浑成"。

颔联"金箧""玉筐"之喻,钱钟书《谈艺录》点破:"非止状物华贵,实暗用《诗经·小雅》'乃生男子,载弄之璋'典,以玉器比婴孩,可谓妙合无垠"。结句"宜孙庆"三字,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特别指出:"将诞辰与满月双重喜庆,凝练作'孙庆'二字,既合应制体式,又不失伦常温情,足见诗人炼字之功"。

全诗章法,方回《瀛奎律髓》有精辟总评:"前四句以天象喻人事,后四句以古礼写今仪,得应制诗庄重华美之体,而'今日'二字巧妙转轴,使典重之中自生流动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