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的长安郊外,新丰酒旗在微风中轻扬。彼时正值开元盛世,年轻的李峤策马行经官道,忽闻得一阵清越莺啼自林间倾泻而下,恍若碎玉落盘。这位以《汾阴行》震动文坛的才子勒住缰绳,但见晨光穿透薄雾,将满树海棠染作胭脂色,数只黄莺正在花枝间辗转腾挪。
诗人取出随身携带的薛涛笺,就着马鞍疾书。笔下"折杨""落梅"之喻,实暗合当时宫廷盛行的《折杨柳》《梅花落》乐府曲调。彼时文人雅集常以"听莺"为题,李白在兴庆宫沉香亭前写就"莺语落花里",王维于辋川别业吟咏"阴阴夏木啭黄莺",皆成一时风尚。
尾联"友生若可冀"的期盼,恰映照着开元年间文人交游的风气。据《唐才子传》载,李峤常与苏味道、崔融等人在终南山中结社唱和,他们效仿竹林七贤,以鸟鸣为雅乐,以幽谷作厅堂。此诗写成后不久,便出现在曲江宴饮的诗笺传递中,成为盛唐时期"以鸟鸣春"创作潮流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