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幸大荐福寺应制(寺即中宗旧宅)

2025年07月05日

雁沼开香域,鹦林降彩旃。还窥图凤宇,更坐跃龙川。
桂舆朝群辟,兰宫列四禅。半空银閤断,分砌宝绳连。
甘雨苏燋泽,慈云动沛篇。独惭贤作砺,空喜福成田。

李峤

译文

雁沼开香域,鹦林降彩旃
大雁栖息的池沼旁佛香弥漫,鹦鹉聚集的树林中彩旗飘扬
还窥图凤宇,更坐跃龙川
回望雕绘凤凰的殿宇,又见君王临幸龙跃之地
桂舆朝群辟,兰宫列四禅
御驾临朝百官迎谒,佛殿周围禅院庄严
半空银閤断,分砌宝绳连
高耸的楼阁仿佛截断云空,台阶上宝绳装饰连绵不断
甘雨苏燋泽,慈云动沛篇
甘霖滋润焦枯的大地,祥云涌动谱写慈悲诗篇
独惭贤作砺,空喜福成田
惭愧自己才疏难辅明君,唯有欢喜福田广种善缘

词语注释

彩旃(zhān):彩色的旗帜,旃是古代旗子的通称
群辟(bì):指百官,辟为君主或官员的称谓
银閤(gé):指华丽的楼阁,閤同阁
燋(jiāo)泽:干枯的沼泽,燋通焦
砺(lì):磨刀石,此处喻指辅佐之臣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幸大荐福寺应制创作背景

皇家古刹的荣光
大荐福寺原为唐中宗李显旧宅,后敕建为皇家寺院。此诗作于中宗复位后的景龙年间(707-710),正值朝廷崇佛之风鼎盛。诗人奉诏应制,以笔墨勾勒这座承载帝王记忆的佛门圣地。

历史经纬的交织
中宗李显历经武周时期的流放,复辟后尤重佛教以彰正统。荐福寺作为"龙潜旧邸",其改建暗含政治隐喻——梵呗钟声既超度着武周时代的阴霾,又为李唐王朝重镀金身。诗中"图凤宇""跃龙川"之语,实为对中宗"潜龙腾渊"经历的巧妙呼应。

盛世梵音的写照
景龙年间,朝廷常于佛寺举办法会。诗人以"雁沼香域""鹦林彩旃"的华美意象,再现了皇家仪仗巡幸寺院的盛况。"甘雨慈云"之喻,既赞佛法普润众生,亦暗颂皇恩浩荡,体现应制诗"润色鸿业"的特质。

文学与信仰的共舞
在"兰宫四禅""半空银阁"的描摹中,可见初唐宫廷诗对六朝骈俪文风的承继。而"贤作砺""福成田"的谦辞,既符合应制诗的礼仪规范,又透露出诗人身处佛门圣地时,对世俗荣华与出世超然的微妙思辨。

赏析

这首诗以皇家寺院荐福寺为背景,通过富丽精工的笔触展现了盛唐时期宗教与皇权交融的庄严气象。全诗在空间结构与意象经营上极具匠心,首联"雁沼开香域,鹦林降彩旃"以禽鸟意象开启佛国净土,《唐诗镜》评此"禽影佛光相映,已得三昧法眼"。诗人将中宗旧宅转化为神圣道场的过程,通过"开""降"两个动词完成时空转换,具有"移步换景"的叙事智慧。

中间两联构筑起立体化的宗教空间。颔联"图凤宇""跃龙川"化用《诗经·大雅》" 凤鸣岐山"典故,钱钟书《谈艺录》指出此联"以龙象喻法座,暗合《维摩诘经》中'菩萨坐莲花座'的意象"。颈联"银閤断""宝绳连"形成虚实相生的建筑美学,程千帆《古诗考索》认为这种写法"既符合寺院建筑的物理空间,又暗喻佛法接引众生的精神维度"。

诗歌后段转入宗教体验的抒写。"甘雨""慈云"双关语运用尤为精妙,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指出:"苏燋泽既指实际甘霖,又喻佛法普度;沛篇既状云气流动,又暗指《法华经》中慈云法雨之说"。尾联"贤作砺""福成田"的谦卑姿态,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解读为"典型的大历诗人宗教心态——在神圣场域中保持士大夫的自省意识"。

全诗最显著的艺术特色在于将宫廷应制诗的富丽堂皇与佛教文学的玄妙空灵完美结合。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特别推崇其"以金碧山水笔法写禅院风光"的创作手法,认为这种"庄严中见灵动"的风格,正是盛唐佛教诗歌走向成熟的标志。诗中"香域""兰宫"等意象群构成的圣洁氛围,与"跃龙""宝绳"象征的皇权威仪形成双重奏鸣,完美诠释了"政教合一"时代特有的精神气质。

点评

名家点评:

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此诗曰:"'雁沼''鹦林'一联,工于发端,以禽鸟之灵异烘托佛境之庄严,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半空银閤断,分砌宝绳连'十字,写尽浮屠峻耸之态,而笔致虚灵,如空中着色。"

清代学者纪晓岚《瀛奎律髓刊误》谓:"'甘雨''慈云'一联,双关妙绝。既实写寺中祈雨灵应之事,复暗喻皇恩如甘霖普降,佛慈若云霓广被。中宗旧宅之特殊政治寓意,尽在此比兴之中。"

近代词学大师吴梅《词学通论》特别推崇结句:"'贤作砺''福成田',化用《尚书》'如砺如带'与《诗经'乃埸乃疆'典故,将颂圣之庄重与释家之空灵熔铸一炉。赵彦昭此作,实为应制诗中'纳庄严于流丽,寓规箴于颂扬'的典范。"